2)第二十章_汴京生活日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习投入都是值得的,学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

  她穿越之后深感古装剧误人,什么乞丐老头扫地僧腰间都能挂一个葫芦酒壶。

  然后去绣坊为她娘挑了一副绣坊新出的绣样。

  精美巧思的绣样还要更为珍贵。因为女子中能提笔自己描花样的都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女子只会普通常见的那几种绣样,绣坊倒是会偶尔卖几副新巧时兴的绣样,价格却比绣件还贵,除了那些想做绣娘、需要学新花样赚更多钱的女子,普通人根本舍不得投入这么大成本。

  真有人用葫芦当水壶酒壶,那也只能是有钱人。

  是的,沈丽姝斥巨资买这瓶酒,也是看中了竹筒杯的另一用途。

  可是就他们这年纪和普普通通的穿着打扮,连想进去观摩的资格都没有——门口的店伙计大概过去被熊孩子坑过,远远看到他们在银楼外张望流口水,简直是汗毛倒竖、严阵以待,一副随时把他们丢出门的架势。

  就很尴尬。

  可恶,等她发大财,她就住这不走了,当个只会穿金戴银的肤浅女人!

  沈丽姝便看上了这个小竹筒,对一脸期待的弟弟们说:“有了水壶,你们在先生那渴了也不用忍着,更不必喝不干净的水。可以更安心的读书。”

  笑死,导演不知道古代葫芦多值钱吗?

  《东京梦华录》中描写“是月茄瓠初出上市,东华门争先供进,一对可直达三五十千者”,沈丽姝穿的这里虽没有要几十贯那么夸张,但也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

  沈丽姝表示没毛病。

  沈丽姝是算好时间的,茶楼说书先生打卡上班了,正好点些东西边吃边听故事。

  小朋友不爱喝茶没关系,茶楼提供各种糖水点心果子,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沈丽姝要了几样果干肉辅,看这家茶楼还有乳酪,就给大弟二弟点了,她自己则要了一碗木莲豆腐。这东西听起来新鲜,其实就是上辈子常吃的冰粉,给的料还远没有冰粉丰富,不过熟悉的味道倒也勾起了沈丽姝的情怀。

  姐弟三个吃着美食听着故事,快活似神仙。

  说声先生今天讲的是《山海经》里的两段,现代小朋友大概耳熟能详了,古代两个小朋友却是闻所未闻,被奇幻瑰丽的神话勾得如痴如醉。

  要不是说书先生打卡下班了,他们都想在茶楼住下了。

  今天就是出来享受生活的,沈丽姝带他们去下了馆子,又趁热闹逛了一圈夜市,花了不少钱,这才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中,抱着一堆战利品尽兴而归。

  走离繁华街市,周围的灯火也越来越少,直至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明月高悬伴随三人回家。

  越靠近家附近,前方却依稀出现了一点光亮,这一幕让原本还沉浸在兴奋中的沈文殊和沈进殊对视一眼,表情变得忐忑起来。

  他们在这里住了许多年,知道街坊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