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五十万两左右,约合英镑三百六十万。(其他收入如田赋等等早已有了用途,无法挪移。)以这样的关税收入应付甲午的战费开支,已感拮据但尚不致十分困难。再加上对日的赔款两万万三千万两(约合四千万镑),中国的财政于是入于窘境。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四日,俄、法两国的银行借给中国四万万金佛郎(合一千五百八十二万英镑,利息年利百分之四),分三十六年还清。除去经手人折扣,中国实收三万万七千六百五十万金佛郎。

  丙申年(光绪二十二年),德、英两国的德华银行与汇丰银行借给中国一千六百万英镑,年利百分之五,分三十六年还清。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这两家银行再借给中国一千六百万英镑,年利百分之四点五,分四十五年还清。

  不仅关税变成了抵押品,长江流域的盐税与厘金也都成了抵押品。总税务司权充了对外债务的执行人,预定每年抽出关税一百九十五万镑、盐税与厘金八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镑,作为缴纳外债本利的保留款项。剩下来的才交给中国政府,称为“关余”、“盐余”,等等。

  中国从此债台高筑,喘不过气,成为俄、法、德、英四国的“债奴”。另一方面,日本本以为中国无力缴付赔款,它可以长期占有威海卫,没想到反而把中国驱入俄、法、德、英四国的财政控制之下。

  日本吞下了辽东,又得吐出;去接收台湾,却伤亡三万二千三百一十五人(内五千一百五十七人伤亡于作战,二万七千一百五十八人伤亡于疾疫),也都是不曾预料到的。在朝鲜牙山,它的伤亡只是七十五人而已。(日本在平壤的伤亡是六百三十二人,在大东沟海战的伤亡是二百三十九人;在“辽东”各地与烟台的伤亡数字不详。)

  台湾同胞不愿意变成日本人的奴隶,要永久当中国人。无心肝的清廷把他们遗弃了,清廷不敢继续与日本作战,他们却宁死也要抵抗。

  于是,在志士丘逢甲、林朝栋、陈季同等人的领导之下,台湾同胞不承认清廷与日本之间的《马关条约》。

  可惜,他们推举了一位既无决心而又缺乏能力的清廷巡抚唐景崧当首领。结果,日本一到澳底(五月初七),唐景崧只守了五天便逃去厦门。

  然而,南部在刘永福继任首领以后继续血战,一直血战到九月初三。倘若当时清廷肯给予台湾同胞以少量支援,国际间的变化殊未可料。这一页惨痛的历史,我们中华儿女应该永远牢记。

  《细说清朝》一二六、中俄密约

  为了答谢俄、法、德三国的干涉还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与俄国合作防日,清廷派遣李鸿章以“钦差大臣”(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去莫斯科,参加俄皇尼古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