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棨所定的和约。

  皇太极认为明朝“背盟”,就在天聪八年(1634年)大举出动,叫济尔哈朗留守盛京(沈阳),德格类进独石口,窥居庸关,代善进得胜堡,掠大同;吴拜从归化城出发;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人攻龙门;他(皇太极)自己进上方堡,到宣化府的右卫。

  各路的总目标是朔州。

  结果是,明军有备,皇太极打不下龙门、赤城、宣化、大同,更不能会师朔州,仅仅占领了宣化左卫。于是,又写了几封“求和”的信留下,然后班师。

  皇太极在两入长城而达不到求和的目的以后,便不再存和平之想。他在天聪十年(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祟德。

  称帝,是表示不肯再以汗的名义充当明朝皇帝的藩臣。改国号为大清,也明白表露了取明朝而代之的意思。诗经上有“维清缉熙”一句,“熙”字的字义是“明”。最妙的是年号:崇德。你祟祯而我崇德,你崇尚祯祥而我崇尚道德,可见我比你高。

  从此,皇太极讳言建州,讳言女真,而创造丁一个新名词:“满洲”。满洲被他用来作为建州与女真的共同代用字,于是有所谓满洲部(以代替建州卫与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有所谓满洲人(以代替女真人),有所谓满洲语(以代替女真语),有所谓满洲字(以代替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与库尔缠所造的字)。

  更可笑的是,他把祖宗的名字也改了,以免臣民及后世之人查出清朝帝室的根底。“猛哥帖木儿”的汉写被他叫人改为“孟特穆”,“董山”改为“充善”,“绰颜”政为“褚宴”,“叫场”政为“觉昌安”,“他失”政为“塔克世”。他而且创造新的祖宗作为满洲人的始祖:“布库里雍顺”;说这人是仙女吞了“朱果”所生的。(我在本书里面,把有关布库里雍顺的神话省掉了不提,也把猛哥帖木儿与董山的名字还了原。至于“叫场”与“他失”两个人的名字,我认为这是明朝人故意选了这四个不雅的字来称呼觉昌安和塔克世的,就依照皇太极以来清朝官方文书的写法,而不将他们沿称为“叫场”与“他失”。)

  皇太极在称帝以后,又大举伐明三次,但不再御驾亲征,而只是派遣阿济格、多尔衮、阿巴泰先后作为统帅。

  阿济格与阿巴泰、扬古利,在崇德元年(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奉皇太极之命出发,在七月间会师延庆(居庸关之北),进入长城,直捣“北直隶”(河北省)的腹部,到了宝坻、文安等县,攻下了十二个城,打了五十六次仗,俘虏了人畜十几万(连人带畜,按头计算)。最后,冲出长城的冷口凯旋。

  多尔衮在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l638年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