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明末三大案等历史事件,以及陈友谅、张士诚、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方孝孺、张居正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

  时下讲史之风盛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以及各地强势媒体,纷纷加入;易中天、阎崇年、纪连海、毛佩琦……各种学术背景的各路高人,先后加盟;《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十七帝》《乾隆朝三大名臣》,各地出版社的各种图书,交相辉映。

  当此之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先生。

  1944年9月,在“陪都”重庆闹市区的一家剧院门口,接连十天,人头攒动,盛况不衰。这不是哪位戏剧名角在唱大戏,而是一位名叫黎东方的历史学家在这儿开讲“三国”。那时没有电视转播,听众只有买票一场一场地去听,尽管一张门票要法币40元(相当于2美元),价格不菲,但照样听众踊跃,欲罢不能。

  黎东方(1907-1998)是河南正阳人,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为20世纪该校获得此项殊荣之第一人)。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中山、东北、复旦等大学。与傅斯年、李济等同为中国史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黎先生借用“说三分”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讲三国故事,但他说的是历史,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个故事,而是广泛地从各种史书史料中搜集素材,按需而取,巧妙地贯串起来,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铺展开去,竟吸引了无数听众。黎先生的讲史从重庆市中心扩展到近郊,其后又在泸州、贵阳、昆明等地掀起高潮,讲史的内容,从三国到清朝,由清朝到唐朝,成了一时热点。林语堂得知此事,说要将“幽默大师”的名衔转送给黎东方。黎东方的讲史盛举,使史学著作增添了一种新的体裁——黎东方讲史,又称细说体。在他写出《细说清朝》以后,胡适鼓励他把列朝列代都讲一遍。20世纪60年代,黎氏讲史体著作《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和《细说民国》在台湾出版,30年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备受好评。

  顾毓琇、邓广铭、唐振常诸名家都热情洋溢地为黎书作序,黎先生大受鼓舞,以近九秩之年开始撰写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朝史。孰料至1998年2月底,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