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罗县的知县、县丞、典史等,几乎全数逃到了澎湖。

  响应朱一贵的义民,据清方估计有三十万人之多。

  朱一贵统一了大部分的台湾以后,于五月初在台湾府(台南)受拥戴为“大明中兴王”,建元“水和”,发表了一篇长檄.号召中外。

  檄文写得很好,可见朱一贵的左右颇有能文之士。檄文说:当年胡元猾夏,太祖高皇帝提剑而起,群士景从,日月重光,不幸崇祯帝后殉国,“建虏乘隙而入,藉言仗义,肆其穷凶,窃据我都邑,奴僇我人民,颠覆我邦家,殄灭我制度,长蛇封豕,搏噬无遗。遂使神明胄子,降为舆台,锦绣江山,沦于左衽,呜乎痛哉!延平郡王精忠大义,应运而生......使被建虏,疲于奔命......南京之役,大勋未集,移师东下,用启台湾......嗣王冲幼,辅政非人......叛将称戈,甘为罪首,沧海横流,载胥及溺,茫茫神州,无复我子孙托足之所矣,哀哉!不佞世受国恩,痛心异族,窜逃荒谷,奠敢自遑,伫苦停辛,垂四十载......爰举义旗,为天下倡夫台湾虽小......犹方千里......博我皇道,宏我汉京,此其时矣。引企英豪,同襄治理,然后奖帅三军,横渡大海,会师北伐......捣彼虏廷,歼其丑类,使胡元之辙,复见于今,斯为快耳。所望江东耆艾,河朔健儿,岭表孤忠.中原旧曲,各整义师,以匡诸夏,则齐桓攘夷之业,晋文勤王之劳,赫赫宗盟,于今为烈。其或甘心事敌,以抗颜行,斧钺之诛,在所不赦。夫非常之事,黎民所惧,救国之志,人有同心,敢布区区,咸知大义。”

  可叹的是朱一贵在大陆上并无布置,甚至连福建一省也不曾于事前联络好。天地会在福建以及两广、两湖未尝没有分部,也绝不致与台湾的会友不相闻问,何以在朱一贵起事之时视若无睹?这时候,岳钟琪在四川充任提督,也没有人前往游说。(曾静事件,发生在雍正即位以后。)

  更可叹的是,朱一贵与他的得力助手杜君英发生冲突。这本是杜君英不好,他抢了七个民间女子,朱一贵派人劝他放,他不听,而且扣留了来劝的人;朱一贵讨伐他,将他击败.他带了几万人离开台湾南部,走去虎尾、猫儿干。从此,起义阵营分裂成两个壁垒.互不相救。

  朱一贵原籍福建漳州府长春县,杜君英原籍广东,是客家人。杜君英的部下,也都是广东客家人。闽、粤两省的人不能合作,是朱一贵失败的一大原因。

  倘若朱一贵能顾到杜君英的实力,对杜君英暂时容忍,而不把军律国法看得太认真,像刘邦之容忍韩信那样,也许朱、杜之间不至于兵戎相见。

  朱一贵的麾下勇士很多,将领甚少;文士也有.政治家绝无。古今中外,何尝有过仅凭血气之勇或文字之美,而能成大功、立大业的呢?

  然而,朱一贵毕竟不失为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清朝的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派了提督施世骠与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带一万几千名正规军来打,进了鹿耳门,夺去安平堡.占领台湾府。朱一贵指挥苏飞虎、王玉全等军奋勇血战.战败以后向北移动,一退大穆降,再退湾里溪,三退下茄冬;不幸于闰五月初六日,在眉潭庄被杨旭出卖,捆送给清军。

  蓝延珍骂他:“你为什么造反”’朱一贵说:“我是大明臣子,起兵光复,怎么可以说是造反?你也是堂堂汉人,却甘心侍候胡虏。才真正是造反的贼!”

  蓝延珍恼羞成怒,叫人打断朱一贵的腿。其后。朱一贵被押解到北京.凌迟处死。

  这蓝廷珍,原籍福建漳浦,足一个只知道作官、升官的行尸走肉。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