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0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起。

  俄使普替阿停也是签了《中俄天津条约》便回了国。当时,黑龙江以北的一大片中国领土,已由木喇费埃夫用了《瑷珲条约》,轻轻取去。普替阿停只须在《中俄天律条约》之中,列入一个“最惠国条款”,便可算是完成了他的任务。

  俄国的换约特使,不足那负责修约的普替阿停,而是另一人伊格那提埃夫将军。

  伊格那提埃夫是在咸丰九年5月间由恰克图经陆路到达北京的,到了不久便办好换约的手续,又创立了俄国驻华公使馆。他留在北京不走,不断地向清廷要求割让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

  他很会说骗话。他说:“英、法两国是中国的敌人,俄国是中国的朋友。东北沿海的部分倘若不交给友好的俄国,一定落入英、法的手中。况且这沿海地方人烟稀少,荒凉得很,中国留着它没有什么用处。”

  清廷的答复是:请俄国不必操心,如果英、法联军来抢这东北沿海地方,中国自有办法。

  伊格那提埃夫又向清廷表示:(一)准备赠送中国若干大炮与小型武器,帮助中国在大沽口对英、法设防;(二)准备叫俄国海军开来大沽口。

  他如此表示,兼有威逼与利诱两重作用,清廷仍旧对他婉辞敷衍。他便转而向英、法二使建议:对中国必须采取强硬手段。等到英、法的联军占领北京,他又向清廷表功,苦心调停。事实上,他的确也劝过英、法二使不可把清朝一脚踢翻,以免失掉交涉的对象,然而英、法本就没有把清朝一脚踢翻的意思。恭亲王年纪很轻,被他一再恫吓,渐渐感觉到必须先把他打发走,才能专心向英、法二使请求,将联军撤出北京。于是,在中英、中法的《北京条约》签字以后,恭亲王就和伊格那提埃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11月14日)。

  这《中俄北京条约》共有十五条之多。其中的第一条最重要,把咸丰八年四月二十一日的《瑷珲条约》有关黑龙江以北的文字重新确定,又把原定“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改为完全割让给俄国。

  条文说:“此后两国东界,定为由什勒喀、额古纳两河会处,即顺黑龙江下流,至该江乌苏里河会处,其北边地属俄罗斯国,其南边地至乌苏里河口所有地方属中国。自乌苏罩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其二河之东属俄罗斯国,二河之西属中国。自松阿察河之源-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瑚图布河-珲春河-至图们江口,其东皆属俄罗斯国,其西皆属中国。”

  《中俄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新疆的西北边界,以所谓“常驻卡伦”为据,原有的以“边外卡伦”为据的真正边界被无形中取消。

  俄国不费一兵一卒,白得了大过东北诸省加上浙江的土地,比起英、法二国,其侵略的手腕更加厉害得多。

  《细说清朝》一一○、辛酉政变

  辛酉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是慈禧太后第一次夺取政权。(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慈禧太后是满洲人,叶赫国王室那拉氏的苗裔。因此,她的姓是叶赫那拉氏,她的名字叫做“兰儿”。

  父亲是惠徵,官居安徽宁池广道,死在任上,丢下她与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生活十分清苦。

  她在十七岁的时候(咸丰元年)被选入宫,充当“贵人”。三年以后,升“嫔”,称为“懿嫔”。又过了两年,生下皇子载淳,升“妃”,称为“懿妃”。次年,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