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月的光景(从雍正七年六月到雍正八年三月)。

  恭亲王任职的期间极长。

  他以“议政王”的身份兼任军机大臣三年多(从咸丰十一年十月到同治四年三月);其后又担任普通的军机大臣很多年(从同治四年三月到光绪十年三月;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他东山再起,于二十四年四月病故)。

  他虽不是辛酉政变的主谋人,却是辛酉政变的执行人。主谋人是慈禧,执行人是他。

  咸丰皇帝死在热河,载垣等八人受诏赞襄政务,不曾有他在内。他那时仍在北京,于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的《北京条约》以后,当了新创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部的前身)的主持人。

  他到热河奔丧,见到慈禧与慈安,密谈了一阵便安排下政变的计划,把八位赞襄政务一网打尽。

  倘若咸丰于临死以前,让恭亲王的名字也列在赞襄政务的名单以内,也许辛酉政变不致发生,而慈禧掌不了权,中国近百年史便又是一个样子了。

  肃顺在咸丰一朝是力量最大的权臣,他是乃兄郑亲王端华的灵魂,而端华又是怡亲王载垣的灵魂。这三人联成一气,把异己挤走(如大学士祁隽藻,翁心存),把持一切。然而,倘没有肃顺,左宗棠早就因官文之奏劾而拿解北京治罪,曾国藩、胡林翼也决不能有所施展。曾、胡的奏章到了清廷无不“报可”,全仗肃顺等几大力支持。

  曾国藩的好友兼亲家郭嵩焘,是肃顺的座上之客。一代名士王闿运,也是出入肃顺之门的人。

  就事论事,即使肃顺等人罪该万死,“赞襄政务”的制度并没有错。皇帝载淳的年纪太小(只有六岁),当然需要“顾命”大臣来辅佐,正如顺治初年之需要多尔衮、济尔哈朗,康熙初年之需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清朝并无“母后垂帘听政”的前例。太宗皇太极死后,顺治皇帝的生母、永福宫庄妃,与嫡母孝端文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然而这两位太后皆未垂帘听政。其后,在顺治皇帝死时,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与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也同时分别被尊为“皇太后”与“慈和太后”,但也不曾有过垂帘听政的事。

  慈禧骗取慈安的同意,利用恭亲王实行政变,确是大胆妄为,毁了清朝祖宗的家法。

  她有什么把握当变相的皇帝?国家的事不简单,她既无学识亦无经验,使得中国倒霉了几十年,也断送了清朝的生命。皇帝载淳的年号,原已定为“祺祥”,被她改为“同治”,意思是她与慈安二人同治天下。外国在上海办的《字林西报》,把“同治”翻译成“为了法律与秩序而团结”,可谓离题甚远。茅儿斯以为这“同治”二字含有与外国人和平共处,亦即争取“光荣的和平”之意,更妙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