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光绪十二年病故。彭玉麟秉性恬淡,只愿助清讨洪,不愿受清官职,先后被发表为安徽巡抚、漕运总督、兵部侍郎、署两江总督、兵部尚书,都力辞不就,虽则为了统率水师,不得不担任水师提督很久。他功成身退,风骨高超。杨载福于咸丰五年署湖北提督,历转福建陆师、水师提督,攻下南京后升任陕甘总督,在四年六月到任,当了一年半称病回家。

  与曾国藩在感情上最契合的是刘蓉。他帮助罗泽南创练湘勇,跟随曾国藩打下武昌,转战江西,于武昌再失之时,随罗泽南由江西回师,因胞弟刘蕃战死而回家不愿再出;到了咸丰十一年才应骆秉章之聘,到四川帮忙,不久当了布政使,在同治三年进陕西打陈得才,署理陕西巡抚,同治四年开缺,仍留陕西治军,其后被张宗禹打败,所部湘军三十营全部崩溃,本人夺职回籍,死于同治十二年。

  另一位颇有才干的人李元度,起初极受曾国藩信任,于咸丰十年在徽州战败,不告而去,引起曾国藩十分痛恨,其实他是回湖南募勇,准备再来立功,然而不告而去总是不对的。其后帮左宗棠在浙江立了一些功,最后又是不欢而散。同治年间,他去贵州帮张亮基,混到光绪十三年,死在布政使任上。

  此外,勇将如唐训方、蒋凝学、萧孚泗、张诗日、刘连捷、彭毓橘、黄翼升,均不曾当到督抚。只有蒋益澧一人,因左宗棠提拔而署理了浙抚,实授粤抚,却因得罪了总督瑞麟,回湘郁郁以终。

  《细说清朝》一一五、李鸿章

  曾国藩遗下的“武英殿大学士”一缺,由李鸿章以协办大学士的资格升任;两江总督一缺,由何璟署理,八个月以后何璟丁忧,由张树声署理。

  其后,到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为止,先后实任或署理两江总督的是:李宗羲、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裕禄、曾国荃、张之洞。

  在这个期间,直隶总督却一直是李鸿章,从未换人。

  曾国藩叫李鸿章成立淮军之时,安庆刚被拿下不久,苏州、常州、南京仍在太平军手中。

  作为淮军的基本武力的,是合肥庐江一带的乡勇加上一部分湘军,与投降过来的程学启及其三百名太平军。

  乡勇的领袖,以张、周两家兄弟为最重要。张氏兄弟三人:树声、树珊、树屏;周氏兄弟二人:盛波、盛传。

  张树声是一个秀才,学问的根柢也许赶不上罗泽南,但保家抗洪纯粹出于自动,颇与罗氏及其所领导的若干书生相仿。他初露头角,是在合肥家乡联合若干村庄筑了互相援救的堡垒。其后,带了五百人在(安徽)太湖县和陈玉成的几万人打了一仗,居然打胜。于是,在成立淮军之时,他与两个弟弟所统率的“树字营”,就成了核心部队。

  周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