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临湖城_王国的建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写得一百个字就想当备官了么!”

  临湖城内聚集的唐军士兵听完后悚然惊闻,觉得这备官也难做了。

  都试集结在临湖城的北厢进行。

  整个校场周围修筑栅栏,隔开好奇的市民。

  北厢,是有意空置出来的一处场地,这里曾经是诺曼人的军械库,充作城内军营正好合适。

  靖国公在这里安置了五百营兵,足以应对临湖城内的一切变动。

  北厢外围,则是一大片临时的营地。

  各地郡兵汇聚到临湖城来的时候,他们就要用绳索、粗布搭建新的军营。对他们的考察,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

  营地修筑得最好的城镇,是栾城。

  栾城的士兵扎下来的帐篷错落分明,帐篷高低一致。落雨的时候,地面的水不会涌入帐篷之中。

  他们的帐篷营地落成的时间比别人要慢一些,可是一旦帐篷扎好,就不必再关心住地问题。

  在分发粮食的时候,栾城的士兵很快就能弄清楚要补给多少顶帐篷、哪些帐篷缺少绳索和柴火、哪些帐篷的布帐损毁需要修补。

  几个亲从官将栾城郡兵带去问话。

  “你们的帐篷,是谁教的?”

  “定候。”栾城人说。

  当初,诺曼流民盘踞在栾城。

  那个时候栾城还叫做鲁瓦城,如今的定候,当年还只是陈郎官。

  陈粟率领流民穿越平原、越过沼泽、安置在骑士领上的过程中,经历了瘟疫、饥荒、火灾、暴雨。

  稍有差池,流民就会惊慌奔走。

  在这种环境下面,陈粟将遇到的每一个佣兵都召集了过来,询问他们有什么办法扎下营地,可以避免瘟疫和火灾,可以防止洪水冲入营地。

  追随陈粟的士兵有些留在了定城,有些去了东定,但是大部分都返回了栾城。

  这些士兵将陈粟留下来的经验全部保留了。

  备官们将栾城士兵的经验全部记录了下来,送到了都护府内。

  不久后,这份《行营扎记》就被编纂出来了草样,派人送去了瑞德城刊印。

  在都试之中,每一地的郡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长。

  备官们要逐一地将这些经验整编起来。在唐军中间,私藏经验是最造人鄙视的,军事传统必须被共享给袍泽。这可不是谁出风头的事情,共享这些传统,可以让其他的袍泽在未来的战斗中少伤亡些性命。

  比如瑞德城的士兵有更好的补给方法。

  他们甚至有关于运粮的口诀,‘十人送五人,十日人半归;五人送五人,饿死毙荒丘’,这种经验之谈的小调,每一个瑞德士兵都会唱。

  好处是很明显的,在战地混乱的时候,即便是接替指挥的新郎官,也能立刻判断出来军队粮食是否充足。

  昭城的士兵,对于鹿寨的设置很有心得。

  他们知道要快速地在敌人的土地上修筑鹿寨,需要提前准备多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