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69章迟滞不前的魏军

  为了准备这次北伐,雍州的兵力调整和粮草储备,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准备的七七八八了。

  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张溪把大多数从军多年,训练精熟的士卒,都已经调来了左冯翊地区,准备在两个月后兵并潼关,制造声势。

  而右扶风地区,除了原有的五千郡兵外,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都是新招募,新训练的郡兵。

  右扶风有邬堡群协助防守嘛,在下次北伐的计划中,也主要是担任佯攻作用,新兵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新训练的郡兵虽说战阵经验不足,但并不代表军械武器不足,战斗力还是有的。

  因此在兵力的对比上,正好跟这次曹魏的进军主力方向,形成了一个比较默契的局面,全都是左冯翊兵力多,而右扶风兵力少。

  也就是说,按照北伐的要求,发动主动进攻,在兵力上,是可行的。

  而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防守,兵力和粮草对峙消耗后,再想在短期内立刻发动北伐,不现实。

  这是张溪主张提前发动北伐的第一个原因。

  而第二个原因,同样也在这个兵力部署上。

  如今长安有两万郡兵,左冯翊各地分布了一万五千余郡兵,三万多人面对曹魏的五万人,虽然兵力略有劣势,但并非无力一战。

  这个兵力对比,曹魏肯定已经通过细作的情报知道了,如果这时候再搞诱敌深入作战.那就是真的有点看不起曹真和王昶的智商了。

  诱敌深入,是要承担着左冯翊地区被彻底打烂的风险的,而左冯翊地区还都是屯田区手头有兵有将的情况下,还要进行这样的冒险策略,曹真能上当,那才是真的傻了。

  因此啊,张溪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诱敌深入的成功率已经是很低了,倒不如直接出兵缠住曹魏的主力大军,然后等到北军进入关中后,再发动全面反击,顺势北伐,反攻潼关。

  诸葛亮想来想去,决定同意张溪的建议。

  这么做,站在北伐准备的立场上看,是比较仓促的,并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但站在保卫雍州和保证北伐进行的立场上来看,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在诸葛亮做出决策后,张溪立刻下令给右扶风的柳隐,让他依托右扶风邬堡群,坚守为上,无令不可冒进。

  紧接着,诸葛亮和张溪做了分工。

  诸葛亮率五千郡兵留守长安,以防曹魏偏师偷袭长安,同时等待吴懿率领的北军进入关中,然后统一指挥整场北伐作战。

  张溪则亲率一万五千郡兵前往左冯翊,支援已经先行出发的魏延等人,缠住曹真率领的曹魏主力部队。

  整个战略,是采取了右守左攻的战略,提前开打北伐前哨站。

  就这样,张溪领兵出长安,经过了七天的急行军,终于是赶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