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9章 训子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9章训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诸葛亮失策了。

  他的谋略,确实骗过了潼关守将夏侯尚,也让刘晔和陈群产生了意见分歧,但最终,曹叡的决断,依然没有按照诸葛亮预期的那样走。

  曹叡真的不愧是有曹操遗风的君主,至少在决断这一块,曹叡确实体现了自己的果决,也有着类似曹操的冒险精神。

  放着近在咫尺的潼关不管,下令曹真立刻起兵去救宛城,直接让诸葛亮的诱敌之策破产了。

  而这个情况下,曹真也没有再次违抗曹叡的旨意.前面擅自出兵的账还没算呢,这要是再次抗命不遵,那曹真是真的不想活了。

  所以,哪怕曹真很明白现在自己麾下的士卒依然没有休整完毕,军心士气依然低落,但还是硬着头皮出发,去支援宛城。

  当然,也不是就这么带着士气低落的士卒去送死,曹真的打算,是在去宛城的行军路上,稍微行动的迟缓一些,一路上走走停停,慢慢恢复军心士气。

  这样的话,到了宛城也不至于只能充当人数炮灰。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导致宛城吃紧甚至失守曹真觉得不太可能。

  司马懿手里至少还有两万士卒,而以司马懿的领军能力,一个月都守住了,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再一个,司马懿三天一封疏奏要援兵,在曹真看来,这反而能证明,司马懿现在依然还有余力守住宛城三天一封疏奏,他司马懿倒是闲的很,一边阻挡蜀贼进攻,一边还能定时定点的写疏奏要援兵?!

  要是哪天司马懿的疏奏从三天一封的固定上奏,变为不定期的往洛阳要援兵,那才是真正危险的信号,说明司马懿已经压力大到没工夫去考虑这些事情了。

  所以嘛,曹真还是多少有点底气的这么干的。

  可曹真有底气,司马懿就难受了。

  实话实说,司马懿每三天送出一封求援疏奏,确实是没有到最后守不住的程度,他也是通过这样固定频率的送疏奏次数,告诉朝中的重臣和天子,自己虽然急需援军,但宛城战事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吧.你曹真也不能一路走走停停,说是来支援宛城,但磨磨蹭蹭的走了四五天,连河南地界都没有出吧?!

  再一个,现在的情况,跟七八天前,司马懿寄出最后一封求援疏奏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七八天前,司马懿需要应对的,就是正面荆州军通过攻城器械,硬拼伤亡的打法但现在,司马懿发现,自己的侧翼,居然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钻出来五千蜀贼。

  而更要命的是,这五千蜀贼中的一部分人,还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动了夜袭。

  如果不是自己一直以来对守军的守夜纪律要求的比较严格,自己和次子司马昭时常夜间出巡检查.说不定还真的就让这群蜀贼给偷袭得手了。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