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分置两郡_三国之重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的将官为宜。”因为这个时候的一郡太守,不仅仅是要治理民生,还要兼领武事,故一郡郡太守又称之为郡将。

  刘琮见到在场的官员都是在细细的思索,显然是在权衡其间的利弊:“除此之外,还要新增郡太守之佐官,郡丞;郡府要设置功曹,掌管郡内人事;设置郡主薄,掌管文书;设置郡督邮,主管各县之监察;另外,还有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自行任命办理文书的书佐。”

  刘琮说完之后,在场的众人,都是眼前一亮,如此一来,必然有诸多官职放出来,在场的士族,哪家没有闲赋在家的宗亲子弟?即便是远亲,朋友,只要稍稍得力,均可以上位,届时都是自己的羽翼根基之所在。

  “至于郡守之位,在下已经有两位人选,在这里我直言不讳了,提出来诸位议一议吧。”

  刘琮咳了咳:“襄阳郡,吾意让军师将军蔡瑁出任,各县县令若无大错便继续担任,蔡将军在襄阳多年,且熟悉兵事,但是郡都尉上面的人选甄别,是肯定可以人尽其职,而新的南郡,吾在江陵之时,便是听闻秭归县令李严以才干知名,家父也曾让他到南郡各县任职,任职期间,治下安泰,是以吾便推荐李严李正方担任。”

  蔡瑁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蔡瑁代表着士族群体,蔡瑁若是担任了襄阳郡太守,那么下面的郡丞,功曹,主***邮等等官职,蔡瑁说得上话,大家都是会有汤喝的。

  刘琮推荐李严之时,又搬出刘表来,虽然说含糊其辞,但是刘表这个主公还在,大家怎么都不能拂了景升公的意思。

  更何况新分出来的南郡,不过是偏僻之地,谁都知道,呆在襄阳这等核心中枢,怎么都比其他郡的官职要高上半阶,这就相当于同样数量的骑兵将领和步军将领一般。

  是以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主薄蒯良这个时候首先说道:“少主公英名,属下本就垂垂老矣,又是旧疾缠身,掌管荆州全州之文书,已经是有力不逮,若是如此面面俱到,吾只州事上面的方略便可,此举吾赞同。”

  刘先也是站出来道:“臣附议!”

  “对两郡分开治理,确实不同于之前一般粗略。”

  刘琮点了点头:“既然如此,稍后蒯主薄这边组织你下面的官员,起草一份任命书,吾代父亲用印之后,两位信任的郡太守便可上任。”

  “另外方才所说的两郡属官,各位都是可以各自上表,推荐人选,诸位都是跟随父亲的老臣,吾自然是优先考虑,并与两郡太守进行商议,毕竟是在两位太守下面任事,吾自然要尊重他们二人的意见。”

  “正当如此!”

  这些士族大部分的目光都是放在了襄阳郡上面,这也达到了刘琮预期的目的,襄阳这边的士族力量实在太过庞大,而南郡那边才是自己的根基之地啊。

  在赋予了蔡瑁权力和优势的同时,自己也同样顺手将这个权力给予了李严,相信以李严的能力,坐镇一方完全没有问题。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