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以诗暗示_三国之重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怎么样了?”

  刘表此言一出,刘琮心中微微一动,蔡瑁犹豫不定,而刘琦的眼中闪现出一丝惊慌,众人的神态刘表尽收眼底,却见刘琮只是回答道:“回禀父亲,倒是没有什么进展,想来不过意外之事罢了。”

  刘琮如此说,刘表自然不再说其他,“且坐下就是!”

  “还是照着每月的规矩,尔等自作诗,赋,或者策论,待为父看过之后再开宴。”刘表轻描淡写的说道。

  刘琮方才一坐下,便是见到对面的兄长刘琦和三弟刘修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从这里便是可以看出来,刘表的三位公子到了现在没有什么官家的公事,长子刘琦已经三十出头,二子刘琮二十二岁,而三子刘修则是十四岁。

  虽然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的男子十四岁已经是可以独立,但是刘表的三个公子到了现在依旧是碌碌无为,也不知道是教育方式有问题还是如何,由于在唯一争取表现的机会便是刘表的这种考校了。

  刘表拍了拍手掌,便有下人将笔墨纸砚端了上来,东汉时期蔡侯纸已经问世,但是由于工序繁琐并不普及,只限于贵族使用,很明显,刘表自然是用得起的。

  刘琮是继承了这具身体的记忆的,书写上面自然没有问题,而且后世的诗词歌赋自然是题材广泛的,问题是后世的优秀文章太多,而且有的风格不贴合这个时代,写出来难免技惊四座。

  看了一眼,对面奋笔疾书的刘琦,刘琮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对于这根扎伤了自己的刺,终归是要做出一些反击的,最后终于是提笔。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便是曹植的《七步诗》原版了,刘琮前世对于这方面也十分感兴趣,而另外一个“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脍炙人口的版本,乃是经过后人加工改编的。

  刘琮写完之后,当先便是交了上去,而这个时候刘琦,刘修二人紧随其后,也是交了上去。

  刘表看了面上的两篇之后,倒没有多说什么:“琦儿的文章向来中庸仁和,倒也不失水准,修儿辞藻华丽,不免有夸夸其谈之嫌,但你年纪尚幼,好生钻研还是有机会在学问一道有所建树的。”

  刘表作为八俊之一,对于文章功夫自然是火候足够的,三言两语下来,便是将长子和幼子的优缺道了个干净。

  “嗯?琮儿这一次倒是另辟蹊径,写了一首诗!”

  刘表随即略微的扫了一眼,随即身形微微颤抖起来,联想到刘琮坠马一事,如何能不知道其中自有蹊跷,随即虎目往刘琦那边一扫,刘表统领荆州十七载,上位者气势溢于言表。

  众人皆是不敢言,却是不知道刘琮究竟写了什么,引得刘表隐隐约约有些发怒的迹象,二子相残,对于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