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_大明雍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就有意无意的将雍王一脉给忽略过去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正德居然真的选中雍王。

  一瞬间,杨廷和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局面。

  杨廷和知道,他只要一点头,不用与正德硬顶,并且以杨慎与雍王的关系。说不定杨家的富贵能延续数代。与国同休。宋代韩琦不就是在储位上力争,得了一个两建社稷的美名,也使得相州韩氏在宋代的赫赫威名。杨家未必不如相州韩氏。

  但是杨廷和却不想。

  他想起了弘治皇帝。

  说实在的弘治皇帝与正德皇帝一点都不像。

  弘治皇帝是文臣士大夫心中完美的皇帝形象,是垂拱而治天下的典型。他与士大夫的关系很好,可以说从谏如流,也可以说毫无主见。任凭文官摆布。对臣子都很好。对文臣都和尊重。一方面弘治皇帝给正德留下一批有能力的臣子,又给正德皇帝留下一个坐大的文官集团。

  如果正德不聪明,不过是庸人之才,反而没有事了。

  但是正德偏偏很聪明,有是独子,一生下来就是太子,天生要继承皇位当皇帝。这哪里是含着金钥匙,根本是就是含着玉玺而生。所以他看出根结所在,才在弘治刚刚过世,就立即清理京营的占役问题。

  京营占役问题,就是将京营士卒做为劳役在使用。当初成祖建立北京城的时候,就三十万京营当成劳役使用,不过那是暂时的,但是后来这问题越来越严重,到了弘治皇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弘治皇帝之前,京营劳役大多是公共设施建设,比如说城池了,河道了,等等。但是在弘治皇帝时期发展到了,为大臣建私邸,建寺庙等等。京营的操练根本不能维持了。

  所以,弘治以宽,正德以严。

  正德决定不自己出面,就以刘瑾出面整顿官场。刘瑾固然为非作歹,但是刘瑾在政治上的改造并非没有积极作用的。这也是后来不管什么人攻击刘瑾,正德都一心维护的原因所在,不过刘瑾毕竟不是这些文臣的对手。让正德不得不处置了。

  但是从哪里之后,到现在,正德与文臣的对抗,一直在持续。

  杨廷和很明白自己的位置是怎么来的。天下治理是离不开文官的,正德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既要打压文官的势力,又要与之合作。杨廷和是正德很重要的一枚棋子,杨廷和既是正德的师傅,亲信,又是文官领袖。是正德与文官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枢纽。正德通过杨廷和与文官沟通。而正德的重心就在建立武勋上。

  其实这也是正德避重就轻的做法。正德希望能通过建立强大的武勋,重塑勋贵集团来为自己制衡文官。

  但是正德有正德的政治思路,杨廷和有杨廷和的政治思路。

  在杨廷和看来,正德所做的都是邪路,正德不亲近他们这些正人君子,反而与那些粗鄙武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