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轨迹模型,潜射导弹!_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走路,即使初始的角度仅仅只是偏差了一度,但是在你走出去一公里的时候,也有出现巨大的偏差。

  所以对于导弹预测模型来说,初始数据的偏差过大,几乎是不太可能得到精确的轨迹。

  不过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张星扬也很无奈:

  “数据精度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办法给你们解决。”

  “我们的高敏度红外侦察卫星,还需要最少半年的时间才能够研发完成。”

  “就这还是我给了卫星研究所很大压力的情况之下。”

  “就算是卫星研制成功了,但是从发射到正式投入使用最少也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你们几乎是没有可能拿到更高精度的实际数据。”

  因为反导预测模型必要是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数据之上。

  所以没有足够精确的实际发射数据,是很难建立起标准模型的。

  这就好像核武器的开发,虽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已经停止了核试验。

  但是这是建立在大家,都在过去的五十年时间之内,通过数十、数百乃至于数千次大气核试验或者是地下核试验,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

  已经能够建立起足够精确度的实验模型,通过计算次数达到数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新型核弹头的开发。

  那些想要不进行核实验,仅仅是通过计算机计算就开发出核弹头的国家,只能说,这种好事,只存在梦里。

  所以即使是在壹零壹卫星研究所的高敏度红外侦察卫星发射升空之后。

  想要直接得到数据,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因为在卫星之外,还必须要发射数次洲际弹道导弹来收集数据。

  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不提洲际弹道导弹本身的高昂成本问题。

  单单是配套的各种监测站、远洋测量船,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都是普通小国难以想象的。

  “不过,如果将数据精度设置在理想状态,轨迹预测精度怎么样?”

  既然真实数据有困难,张星扬也只能寄希望于理想状态。

  实际上,张星扬脑海之中的储存芯片之中,是有一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的数据。

  不过那些导弹,基本都是数十年之后的第四代弹道导弹。

  各个方面的性能,和现如今的第一代、第二代弹道导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如果把这些参数作为模型的基础,那么以现如今的超算速度,给他一个月的时间都不见得能够算得出来导弹轨迹。

  要知道,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基本上都是在指数级别在攀升。

  二十年后的超算中心计算速度,是现如今的接近一亿倍!

  四十年之后的计算中心,虽然在单个运算单元上的速度并没有一亿倍这样夸张的增长,但是因为超算架构方式的变化。

  整体的提升,还是接近于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