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3章 妥帖(上)_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3章妥帖(上)

  “小董,按胜利的意思来,你们不想舍命,自然有别人敢舍命。

  资料馆、图书馆,是可以普惠中医的,可为!

  好了,就到这吧,资料一事就足够你们做了。

  实在没人,小董、小祝,你们上……”

  史老没有董师那么多的想法,中医行至水穷处,也是他不曾想到的。

  他对中医有自信,自四十年之前就有自信,中医磅礴,他一个半路出家的都能有此成就。

  想着培养一下,后辈里面总会出现超越他的天才,可不曾想,如今的门人子弟,都不曾超越四十年前的他。

  这是史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在他看来,中医不难,入门也不难,成名成家也不难。

  难在成家之后的精进,他一生育人无数,这段时间,被柳氏一脉的嫡子打上门来,史老才真正仔细看了看李胜利半大小子的手段。

  与自己育人的手段相比,李胜利显然更胜一筹,一册正骨八法,就赢得了所有下乡医生的好感。

  再加上后续,不说所有的下乡医生都要学中医也是差不多的。

  下乡的医生,看如今的风潮,至少数以十万计,数十万有志于中医的学徒啊,这买卖做的。

  年轻有大志,说的就是李胜利这种人,正因为他年轻、根底浅,所以才能想出符合自己年纪的想法。

  而626指示,推动的又主要是像他种半大小子,合辙大势,也就理所应当了。

  身边再有小柳提点,推动大势之后,再提出五项变法,也是很正常的。

  厘清中医理论,是给成名成家的中医师,开拓了前路,一旦再厘清药性,成名成家之人,也就有了依据,施药开方就更为精确了。

  成名四十余年的史老,对于中医的理解很透彻,中医之秘、秘在剂量,这话不假。

  一剂方子,各门医书上的效用可是大不相同的,中药为何要增减加味,还不是原方或是经方,不足以让中医师应对病患。

  诊脉辨症准确,施药却拖沓,也是大部分中医所要面对的问题。

  依史老所见,三日或是三剂,中药当见成效,不见成效,不是诊脉出了问题,就是药剂出了问题。

  而药剂不准,更是关窍所在。

  厘清中医的理论与药性,真是刻不容缓了,再不做变通,中医的大势就要颓废了。

  所以,不容自家的弟子门人辩驳,史老这边就拍了板。

  实在是没人可用,只能用自家弟子往上顶了,他也想柳家人上去,可小柳没资格,李胜利又不能上,柳家没人了呀……

  “老师……”

  见老师急着拍板,董师想说说里面关窍,可史老这边却不容他质疑。

  “胜利的路子比我的对,你们都这岁数了,也该为大传承出力了。

  小祝是我女婿,有事他先上,他不成,你再上。

  你们两个还不能促成此事,那以后的史家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