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5章 523廷议计口授田制(求订阅月票)_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未来谁会先忍不住,此时却都是安稳蛰伏。

  年前,曹操那头兵指许昌而折戟,刘备亦是怒气冲冲的要伐曹。

  年后,不论是刘备还是曹操,暂时都选择了忍耐。

  朝议重设,天子似乎有了那么一些话语权。

  文书往来,舆论纷纷。

  刘备也从左将军升为了大将军,掌天下兵事。

  谢过天子旨意后,刘备又写了文书感谢天子,并派使者入邺城,贡上水稻与小麦的粮种、良马、蜀锦等谢礼,并另有一套请大师打造的佩剑与护甲。

  天使错愕之余,又感谢刘备心细,欢欢喜喜的带着文书与礼物回邺城了。

  “天子总在邺城,不是好事儿啊。”刘备感叹一声。

  诸葛亮也笑着点头,“的确。”

  总在邺城,主动权就一直都在曹操手中了。

  “长安与洛阳都在修葺,多用了青灰,主公静待便可。”

  “好。”看到诸葛亮,刘备又想起黄月英,心中又是安稳许多,“备前两日见到益州来的文书,说计口授田制度的推行,出现了变故。”

  “主公是说各世家阻挠吗?”

  “不错,原本只在益州偏远之地实行此计,可谓是极大的鼓舞了偏远地区百姓种地之意愿,可如今法先生欲将此地往一些小县推行,却是遭到了阻碍。”刘备点头。

  益州多山,道路崎岖。

  有的地方山地是在瘠薄,人烟也是稀少,同样的工作推下去,益州这边要付出更大的人力与物力。

  而之前在益州一些很偏远的村子推行计口受田,压根没受到任何阻碍。

  相反,因为成立了一些特别工作小组,百姓们听闻皇帝关心他们,要给他们分田地、登记造册,他们都十分欢喜。

  可等到这制度推向一些小县城,那是一些世家有所掌控的地方,进度就受到了阻碍。

  哪怕,那只是一些小县城。

  诸葛亮笑了一声,“不如主公请张三将军带着玄甲卫去益州走上一遭。”

  刘备错愕,“非要如此吗?”

  “此前推行冬麦夏稻时,关二将军与法孝直对各世家所有田地有过预估,此事,主公应当知晓。”

  “是。”刘备面色沉重。

  简而言之,益州多数好的田地,都到了世家手中。

  百姓手里的,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世家的。

  有这样的情况,黄巾造反都算是轻的了。

  “既如此,主公还有犹豫吗?”

  “可,益州多数世家都表示愿追随于备。”刘备犹豫,“若是令孝直强硬推行。”

  “于主公名声有损。”

  “唉。”刘备叹气,“备受益于声名,也受困于声名啊。”

  “主公莫急,计口授田制度,若是能于整个大汉推行,必能为大汉打下百年根基。”诸葛亮笑着。

  “不错,此计甚好,只是真要推行,阻力也是极大。”

  “是以,亮有一计。”

  “孔明快快说来。”

  “借曹操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