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四章攻防大转折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人嘴里变成了空前的胜利,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胜利”鼓舞下,鬼子在太平洋上的防线高歌猛退,直到本土落下了雨点般的炸弹和燃烧弹。

  日本人凭狂热打仗,靠自欺欺人来麻醉自己和人民;美国佬靠雄厚的工业实力和科学技术打仗,尽管也时常撒谎,但总还不是太过离谱。

  在瓜岛之战开始时,“东京玫瑰”便得意地声称,日本兵只要带着奎宁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不用打仗,美国大兵就得全患疟疾病死。是的,日军占领了医治疟疾的特效药奎宁的主要原料产地——荷属东印度群岛,完全垄断了金鸡纳霜的出产。可惜,他们太不了解美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了。一种叫“阿托品”的特效药很快便出现了,它比天然的奎宁更有效。而由于美军飞机舰船的封锁,日军对瓜岛的增援变得越来越困难,反倒是伤亡的日本鬼子中有半数是因为缺药而得病死的。

  日历马上就要翻过一九四二年了,由于雨季的来临,在西婆罗洲的战事稍微缓和下来,该地日军缓慢的恢复能力已经预示着他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太平洋战场上由攻转守,使得日军在广大的占领区愈发显得兵力不足,包括中国大陆的战场。有战斗力的士兵和有限的飞机军舰都被调往环形防线的岛屿,阻挡并消耗盟军的反攻作战。其他地方的日军则根本得不到增援,或许,会有一些从本土征召来的胡子兵和少年兵,但这些炮灰已经无法阻挡敌后武装的发展壮大。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训练,铁血青年军主力已经恢复了元气,新兵再加上伤愈归队的老兵,三个团已经不再是小团编制,而是都有三个营的齐装满员。所派出的小部队不间断的骚扰游击,既锻炼了队伍,也使日军被迫放弃了很多鞭长莫及的村庄,收拢兵力,确保城市及交通线上要点的安全。而铁血青年军也没有采取太大的军事行动,依旧是坚定不移地在农村渗透发展,慢慢地使日军所占据的点线陷入他们面的包围之中。

  地盘越大,影响越大,投奔者越多,根据地就象一块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磁石,吸引着有志之士,吸引着热血青年,吸引着所有仇恨鬼子的人们。甚至连苏门答腊的苏岛反法西斯总同盟也派出代表扬万元与周斌与铁血青年军取得联系,并带来了同盟成员为人民抗日军筹募的捐款。

  因为打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能够让士兵适当休整;有相对充足的后勤体系,能够让士兵吃饱穿暖;有相对日本人宽松的赋税政策,让居民百姓能安居乐业;有战前疏散撤离的星洲、三发、坤甸等地华人侨领富商的支持,政务委员会的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民族自由党也敞开大门,大量招收有识之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复杂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从外部看,只是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个皮毛,却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更猜不到铁血青年军壮大的源泉和后劲。。.。

  更多到,地址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