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一章战后的布局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帮助的,对,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舞。中国境内的日本驻军也在进行着兵力调动,把士兵派到日本内岛屿防御圈和本土岛屿上,他们还想拖延战争的进程,使美军失血过多,不得不签订一个有条件的停战协定。很多飞机,以及有经验的飞行员再次被从荷属东印度各地调走,投入到与老美战斗的太平洋战场前线,使得这里的日军提前进入了衰弱期。

  打死一个少一个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黄历并没有再次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起码现在不行,明年,1944年,才是比较合适的时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和日军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而是基于更深的战略考虑,图谋更深的准备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的“挺进杀人队”终于出动了,与铁血青年军的游击小队进行了几次交锋。按理说,以游击对游击的策略是没有错的,但失去了前提。铁血青年军已经有了应对的举措,各部队之间的联络暗语,以及遭遇时的口令都进行了重新确定,并且经常改变。再者,电报监听和破译也使日军的“挺进杀人队”特别容易暴露。最后一点,对于根据地的内部保卫工作,谍报中心一直在不断加强,缺乏了内线的策应,挺进杀人队即便能在几个村子偶尔得手,给根据地造成了一些损失,但随后的暴露的围攻也使鬼子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在1943年10月中旬,鬼子的“挺进杀人队”终于走到了尽头,在一个精心策划的行动中,他们奔袭的铁血青年军的指挥中心竟然是诱杀他们的饵料,忙碌的电报通讯不过是吸引野兽中计的肉香。在一场激烈的围歼战中,“挺进杀人队”终于覆灭,也算是解决了黄历心中的一个隐忧。他可以安下心来继续布局,向着心中的目标再迈进一步了。

  郭益南支队,挺进到英属北婆罗洲的铁血青年军的分支,经过了近一年的发展,在总部的支援下,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三千多人的北婆罗洲最大的游击队伍。此次,黄历秘密召来了郭支队的二号人物张宗华。自从盟军的监听破译小组入驻西婆罗洲以后,黄历便将与郭益南支队的联系保持在极机密的状态。

  “马共啊,宗华,你认为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以前战争未爆发前,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黄历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询问道。

  “原来影响不大,并且深受英殖民当局的仇视。”张宗华想了一下,摇头回答道:“为此,英殖民当局还专门成立了政治部来对付马共。现在吗,在北婆罗洲领导的游击队也不过千把人。”

  说到马共,可以上溯到1927年底到1928年初,随着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的相继失败,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追捕,大批中共党员不得不转移到时为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