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3章 三叔版的《学猫叫》_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三叔版的《学猫叫》

  “妈。”俞冬青叫了声,赶紧加快脚步,刘凤兰也看到儿子,笑着迎上来。

  “妈,这么冷的天,你站着别冻感冒了。”俞冬青说道。

  “呵呵,没事嘛.”刘凤兰慈爱的目光看着儿子,又转向站在一边的小孙女。

  “这是彤彤?几年没见长这么大了。”

  “彤彤,快叫奶奶。”俞冬青赶忙催促。

  “奶奶。”小姑娘看着眼前有些陌生的老人,还是很脆生生的叫了一声。

  “嗳乖。”刘凤兰满是皱纹的脸顿时乐开了话,拉起彤彤的小手:“走,回家去,奶奶给你做的好吃的。”

  俞冬青提着行李,三人进了村里。

  现在的农村经过新农村建设,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两边的墙壁都成雪白,还画着一些梅兰竹菊等一些中国传统彩绘,房子也是焕然一新。

  但没变的是房子样式,还是关中地区传统的“半边盖”房子。

  三人进了村中一家院子,这是农村很常见的农家小院。

  红漆大门,上面还用彩砖镶嵌着是五个字“家和万事兴。”进去以后,是四间窗明几净的青砖瓦房,两旁是厢房,不大的院子打扫的很干净,唯一不变的是靠着围墙边种着两棵枣树。

  俞冬青记得,在童年的时候这两棵枣树都已经长大,自己经常在枣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偷偷拿扫把敲枣吃,没少受老妈的责骂。

  现在的枣树,虽然是冬天没有叶子但依旧枝丫茂盛。

  这让俞冬青想起鲁迅那句名言:“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俞冬青把行李放下,刘凤兰就殷勤招呼:“肚子饿了吧?我给你煮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大刀面”。”

  俞冬青一听口水差点就流出来了,在燕京,秦省的关中地区的油泼面、臊子面甚至秦省南部流行的梆梆面、浆水面,北部流行的羊肉饸烙面他都吃过,唯独没吃过大刀面。

  “彤彤,跟爸去吃奶奶做的大刀面去!”

  俞冬青笑着对女儿说。

  大刀面是华阴地区传统美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系用双杖擀成,铡刃(大刀)切就,故名。

  在华阴当地,有一句话是“衙门前的面馆子”,说的就是这大刀面面馆曾经开在府衙门口前,也足见了大刀面历史的久远。

  之所以称之为“大刀面”,原因是切面的刀很大,几乎就是原汁原味的铡刀。说起“铡刀”,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如今四十岁往上的人会明白,就是原本用来给牲口铡草料用的刀,当然现在的铡刀专门用来切面。

  手工做的面,在配上传统臊子——用自制黄豆豆瓣酱经温油煸炒出浓郁的酱香味,加入葱姜,放入豆腐丁,粉条段,加汤,用小火炖制而成。

  俞冬青看着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