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4章 拭目以待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孙瑞找到蔡琰时,袁衡刚下值,正和蔡琰讨论王端被留在行在的事。

  看到士孙瑞,蔡琰、袁衡都连忙上前行礼,以子弟自居。

  士孙瑞虽然没有做过三公,但他的名声一直很好,在小辈中很有威望。

  听说王端被留在行在,士孙瑞多问了几句。

  王端是外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也对接下来的后勤补给有重大影响。

  得知王端不仅人被留在行在,家产也将由诸葛亮进行清点,士孙瑞松了一口气。天子如此手段,应该没人再敢与诸葛亮正面对抗。至于小手段,想必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能在秋收之际,不惜代价的进行全面名籍核验,魄力可见一斑。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诸葛亮发生冲突。

  更何况还有北军驻扎在附近,随时可以协助平叛。

  士孙瑞随即问起了《党锢列传》的事。

  蔡琰已从袁衡口中知道天子与士孙瑞讨论序文的事,倒是一点也不意外。她对士孙瑞说,天子对《党锢列传》的要求就是如实记载,所以现在还在资料收集阶段,就连序文都是草稿。

  原因很简单,对于党事起源的周福、房植,目前掌握的资料都不够全面。

  周福太少,房植太虚。

  周福虽是儒生,但他除了是帝师、官至尚书之外,并无其他事迹可传。他的弟子之中也没有特别杰出的,加上是党事中被人贬抑的一言,敢出来发声的更少,几乎没什么可写的内容。

  房植的资料相对多一些,但也以虚名居多,并无多少实际政绩。

  从仅有的资料来看,也是房植的宾客门人挑起事端,向周福发难,与房植道德君子的形象并不相符。

  天子的意思,是在邸报上发表声明,希望所有涉及到党事,或者关心党事的人都可以提供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去伪存真,进行辨析,最后再写《党锢列传》,将其中的得失载于史册,以资后世。

  士孙瑞听了,且喜且忧。

  喜的是天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如既往,把《党锢列传》的撰写当作一件大事来做,想从中吸引经验教训,为此不惜伤及孝桓、孝灵的名声。忧的是党事牵连太广,这篇传记只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写成的,甚至不是一篇传记能够容纳的。

  更大的危险则是可能引发士大夫的撕裂。

  两次党锢牵连的士大夫数以万计,不少党人或其后裔还在世,甚至手握大权。朝廷要厘清党事,他们自然不能坐视不问,发声势在必然。

  但党事的是非曲直从来没有公论,即使是士大夫内部,对党事的分歧也很大。支持者固然理直气壮,反对者也不无道理。只是在道德上不占优势,发声渠道也有限,所以音量不够大,看起来似乎党人的气势更盛一些。

  如今情况有变,不仅天子对党人的态度不够好,在某种程度上支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