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60节_为人民服务[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她没打扰他们,对方也没传来任何消息。

  好像彼此都不存在一样。

  田蓝好奇:“他们给我寄啥了?是不是上海的点心啊?那该早点寄,这会儿天都热,千万别坏了。”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一点格调都没有,光知道吃。

  原身的家人还是很有讲究的,给她寄了一大堆书,真的是一大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总共17本,分量十足。

  田蓝挑挑眉毛,调侃了一句陈立恒:“哎呦,好像我的人缘比你好哎,好歹我这边还有人给我寄学习资料。”

  虽然高考预考都结束了,7月7号她就要正式走入考场,现在才收到十几本书,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陈立恒挑了挑眉毛,语气难掩小傲娇:“巧了,我刚好也收到了,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资料。”

  嘿!真是绝了。

  1980年,全国各地的教材都还没实现统一呢。高考学习资料极度匮乏。各个学校都是依靠各自的老师动手刻蜡纸油印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学校之间还彼此提防。

  这种情况下,全国最有名的高考复习资料,就是陈立恒收到的那一套,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

  最受欢迎的教材,就是田蓝收到的那17本书,一套要17块钱呢,在现在,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因为太受欢迎,市面上一本难求,你掏钱也买不到。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照这么看,他俩今晚要是早早睡觉都成了罪过啊。

  第134章八零知青不回城

  田蓝和陈立恒快速将17本书和高考复习资料翻了一遍,便然后当机立断开始分配给同学们。

  在学习资料如此匮乏的现在,他俩的行为相当于高考前给大家开了外挂。

  经过预考的筛选,整个向阳公社留下来可以参加高考的人只有54位,刚好凑成一个班。

  大家看着发到自己面前的高考复习资料,眼睛都直了。

  哪个不晓得高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哪个不是想方设法提防自己身边的同学,生怕别人考得比自己高?

  哪有他俩这样的?大公无私的都过分了。

  因为信息来源匮乏,向阳公社本地的考生还不知道上海17本和北京海淀区的资料意味着什么,少数几位通过预考的留守知青却知道这相当于通关法宝。

  即便回到大城市的人,想找这些也难的很。

  他俩就这样大剌剌地拿了出来,半点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夸一声活雷锋都不足为过。

  有个男知青还过来拍陈立恒的肩膀,满脸诚恳:“老九我记住了,以后要是还推荐上大学,我肯定头一个选你。”

  太够意思了,就没见过这么大气的人。

  田蓝看着大家,一本正经地询问他们的意思:“你们觉得是个人拿着资料自己看,然后彼此交换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