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页_虎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喊了声:“棒槌!是棒槌!”

  大家奔来,齐齐地喊山:“棒槌!棒槌!”

  陈把头问:“什么货?”

  “五品叶!”众人应道。

  第二章

  陈把头的声音有一丝颤抖:“二甲子⑧!”陈把头随即命令“扫场子”,大家细致检查周围,在一片惊叫声里,一气发现了三棵。若不是顾忌陈把头严厉的目光,众人定会欢呼雀跃。由于是发现的不是一棵人参,而是一片,就要按叶多的开始挖,挖参不能叫挖,而要叫抬。二愣子带领大家在周围点火驱蚊,陈把头掏出油布铺在地上,一一摆好剪子、小斧子、小锯、小耙子、鹿骨签子和快当绳。山里的规矩,人参要由把头来抬,陈把头用红色的快当绳将棒槌茎一一绑好,为的是给人参带笼头,怕参跑了。接着陈把头在每株人参的周围划上

  一步半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索拨棍,称之为“固宝”。抬参要破土,首先在人参的下方开个窝子,然后用鹿签子慢慢地起参须子。为了防止参须受损,他的动作轻柔,时而跪在地上时而俯身吹拂,样子甚于侍弄襁褓中的幼儿。如果不慎损伤参须的话,人参就会贬值。众人围观,低声议论,都赞叹:“不小了,有五六两重。”棒槌的轮廓渐次展现出来,人参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大家认定头一棵参绝对是“上品”。待所有的参须土都清除干净了,陈把头轻轻将参扶起。随后用青苔、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将人参包裹起来,最外头用新鲜的松树皮包裹,最后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暮色笼罩了山林,众人燃起火把下山。离“戗子”还老远,大家伙就急着叫棍,快乐的敲击声惊飞了夜归的鸟儿。留守戗子的端锅人一听,就知道挖到大货了,忙拿起香纸往老爷庙跑。四个参包齐整整地摆在小庙前,索拨棍依次插在两旁,众人焚香烧纸,叩首谢神。

  陈把头一伙放山人的运气不错,总共进了三次山,挖到了九棵山参,金首志分到了七两银子。散伙前,陈把头格外关切金首志,说:“兄弟该回家了吧?”

  金首志的回答叫陈把头吃惊:“俺没混出个模样,没脸回家。”

  陈把头沉吟半晌,说:“你就是跟俺抬一辈子参,也难出人头地。你要是真想闯荡的话,就去吉林街吧,俺有个熟人在那里开买卖,俺写封信保荐你。”

  天气凉了,松花江两岸落叶纷纷,天地间渐生苍白之色。金首志搭乘木帮的江排,顺水来到吉林东大滩。吉林街早先叫做船厂,是北流水放排的终点,数百年来人烟鼎盛,水陆交通便捷,是清廷设在关外的重镇。吉林街三面临水,素有“水都木城”之誉,江边木材堆积如山,连城墙都是木头的;岸上街巷纵横,店家林立,车马喧嚣,不乏吃喝玩乐的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