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6页_虎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秀:“养孩子就像是摘瓜,等熟了,他自个儿就掉了啊。”

  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嘹亮,回荡在深秋凝霜的晨曦里,婴孩的啼哭冲破了墓场的死寂。

  ①稀芭芭:当地土话,稀屎之意。

  第三十九章

  锃亮锃亮的铁轨仿佛通向天际的云梯,又像是一副巨大的担架,荷载起富庶的物产。日伪当局续建的四海铁路业已全线贯通,仿佛一条扁担挑起四平街和海莲,而安城县恰好在这条铁路的中间。这段铁路,西连中长路,东联奉吉路,宛如飘带系在山岭莽原之间。列车昼夜不停地驰过,像动脉里的鲜血奔流。铁路擦着老虎窝的土城墙而过,车声隆隆,蒸汽缭绕,来来往往,留下无尽无休的粉尘和震颤。“满洲国”刮地三尺,几乎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支付战争,长白山里的木材、安城的煤炭和平原出产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相当一部

  分经朝鲜海港输入日本。老虎窝人看见的火车,多数是运输煤炭的,不用说拉的都是安城煤。安城煤炭素以块大色亮热量高而声名远扬,一列车一列车的优质煤炭被运输到日本本土去了,据说都储藏在海湾海水之下。那天金铁媛在做功课,赵前随手翻了翻课本,书上说“满洲国”大小矿藏五十四座,而日本本土仅有三座矿山,他花白的胡须抖了又抖,轻叹:“没安好下水!”

  铁媛抬头望着姑父,眼眸晶亮而惊异:“姑父,咱‘满洲国’还出下水?”

  赵金氏插话说:“唉,玫瑰她们娘仨又没活路了,没粮还开啥煎饼铺啊。”

  赵前眼睛一瞪说:“咱都吃不上溜儿了,还管得她们?”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伪军政一片欢腾,珍珠港一战成功使日本人更加趾高气扬。《朝日新闻》、《读卖日报》、《奉天日报》和《大风报》等日伪媒体连篇累牍,刊载的全是皇军的捷报,歇斯底里地叫嚣,而战争的真相和时局却鲜为人知。与皇军所谓的高歌猛进形势相反,“满洲国”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子民笼罩在巨大的饥馑之中,吃饭穿衣极端艰难。安城县实行统制配给,成年人每月6公斤高粱米,少年4公斤,幼儿2公斤。对普通城镇居民来说,吃糠咽菜都是幸福生活,饿到忍无可忍之际,惟有吃“满洲馒头”,靠橡子面充饥。贫民百姓身穿更生布衣服,这种衣服只能穿十天半个月的,不能淋雨水更不能洗,一见水衣服就散花了,无论怎样,乡下还是要比城里好混些。为了活命,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在山林遭到破坏之后,日本人开始封山育林,新种植的人工林禁人出入。虽如此,乡下人还是可以捉到小鱼小山雀什么的,各种各样的昆虫成了美味佳肴,形形色色的虫子被烧着吃烤着吃煎着吃煮着吃,蚂蚱、蟋蟀甚至蟑螂,野蚕以及蛘蜡罐儿,享用一切可以捕捉的高蛋白。秋天时,老虎窝的男女老少出动,去河边湿地采撷草籽儿。柳津河沿岸的低洼地带,密密匝匝地生长着水稗草,草儿的顶端挺立着籽穗儿,在秋风里摆动,样子与麦子很类似。水稗草的草籽连鸟儿和小鸡都不屑一顾,如今却珍贵无比。各家各户收集草籽,大袋小袋地运回家,用磨碾碎,筛去粗糠皮,掺进苞米面里当粮食吃。长期吃野菜树叶,人们浑身浮肿,老远一看很胖很丰满的样子。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