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章 结束?开端?_寡人无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国的历任皇帝都明白驿站的重要作用,代国境内几乎是每二十里一座驿站,在驿里服役的都是身份底下的驿卒,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可谓苦差。

  唯有一种驿使,谁要阻拦,那便是阻者死,逆者亡,这便是手持兵部火符文,背插彩旗的兵部加急快报使者。

  兵部的加急快报,是加急公文里最要紧的一种,驿使过境不但要派兵保护,而且传递的公文一旦达不到每天三百里的速度,沿途所有的驿站都要受罚。

  如果是紧急的情况,传递的速度甚至达到四百里、六百里,更甚者,能够达到八百里,也就是常说的“八百里加紧文书”。

  除此之外,如果到了交战之时,为了避免有人半路截取军报,往往会派出几人甚至十几人携带文书以防万一,每到驿站都有记录过往,想要完全隐瞒某个消息,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让皇帝警醒,即使是在休息之中也必须马上处理兵部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高祖还在皇宫的八个方向各设了一座钟楼,一旦入夜送报,宫门关闭,哪个方向的钟声响起,各门的宫卫就必须在查验火符之后立刻打开宫门,允许使者直入内宫,送上战报。

  八座钟被称作“急报钟”或者“警世钟”,莫说刘未,便是平帝刘甘之时,除了边关,都少有战事,急报钟上次响起,还是宫变之后各地藩王入京时候的事情了。

  宫中南边的急报钟一响,住在外城和南城的百姓听得还不算清楚,现在又是入夜之时,可是对于住在内城和东城的官宦人家来说,这声音无疑是惊天霹雳,只要但凡有些见识和权力的,都根本不可能高枕无忧,纷纷起身等候着宫中的召见,或是派人出去想法子打探消息。

  东南方向,那是荆州、郎州、越州和崖州等州府的方向,除荆州等几座汉人为主的州府外,其余诸州境内土著众多,蛮族和汉民杂居而住。

  因为高祖立下尊重蛮族生活传统的规矩,加之蛮族多住在山林里,而汉人住在平原耕种,双方互不侵犯,所以多年来两方相干无事,就算有些小的摩擦,往往也能在官府的调解下及时得到解决。

  刘未一直警惕着关中因旱灾有人造反,或是湖州、扬州等州府因为土地兼并之时出现动乱,所以派了心腹注意着关中数州的情况,却没想到关中没出什么大事,南方却出了乱子!

  战报入宫时,刘祁在内城之中的礼部,与蒋文书聊着士子科举后“有官无缺”的窘迫情况,而刘凌则在东宫中细细整理着自己在兵部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在案,准备他日为父皇所用。

  警钟响起时,两人起先都是一惊,后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