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0章 舟师齐聚大员港_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月前大员还只是个用木栅围成篱笆保护着的小镇,随着福源盛船厂以及枪炮厂的开工,大员现在也开始修筑条石堡垒了。

  大员港的海岸线处在一个极深的内湖之中,除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港口之外,在内弧的外侧还有一座条形的半岛,与陆地相连直插入海中。半岛的形状就像是守护在大员港外面的一头巨鲲,所以福建人也以鲲为这个岛命名,半岛因为山形水流被分成了几截,于是在口耳相传之中就被叫成了“三鲲身”“七鲲身”等等名字。

  王文龙再次回到大员港时,在海船上就看见七鲲身的山头上正有一群石匠在忙碌,修整石头、建造石质堡垒。

  木栅栏是用来防备从内陆过来的原住民的,和麻豆社等原住民关系稳定之后,李家对于他们的防范已经减轻许多,而条石堡垒则是防范从海面上来的威胁,随着大员港的商业越来越繁荣,倭寇海盗和未来有可能的欧洲舰队袭扰成为了更大的威胁。

  对于李家选择修筑堡垒的位置,王文龙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对于历史的巧合,有些惊讶罢了,因为历史上的荷兰人在大员港修建的热兰遮城就是位于七鲲身的半岛之上。

  两个时空的大员港拥有者选择同一个地点修建要塞,原因也很简单宽阔的内湖足以成为天然的防御,七鲲身上修建的岸防要塞又可以和大员港本港的贸易城镇互为倚仗,一处受到攻击,另一处就可以发兵来相救。

  惟一区别就是历史上的荷兰人因为对于殖民地土著的不信任,所以将自己的主要居民保护在热兰遮城内,只在大员港的港口上建立了一个贸易集市。而李家则似乎打算反过来,将主要的居民与工厂全都集中在大员港的港口一侧,七鲲身上的堡垒则只作为军事要塞和防御船只的停泊地。

  就在八月初,决心不服从欧洲人航线封锁的福建海主们聚集在一起,由杨天生领导成立了一个名叫“海五路”的组织。这名字自然让王文龙想到了前世历史上郑成功反清之时在内地设立用于采购物资的五家陆上商行和五家运输船队——“山海五路”。

  只不过杨天生他们的海五路没有起名为“仁义礼智信”五队,而是直白的根据地点分帮,五路分别代表着福州商班、泉州商班、莆田商班、漳州商班,以及由江南海主组成的一路商帮。

  “海五路”行号的据点设在大员港和厦门。

  大员港据点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海五路商队下西洋肯定会损失惨重,这里的造船能力够强,能够及时补上,而厦门据点则用来招募福建的船员。

  “走这个岛,中间有条海峡可以穿过去。”

  屋中,几个火者用闽南话小声讨论着。

  “这一条航线可以获得补给,荷兰人多半找不到。”

  旁边又有两个福州舟师拿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