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不辞而别_萧萧落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依旧在发生,构成了萍水县繁荣的表象。

  可是这样的热闹里少了个人,好像十五的月亮缺了个角,一下子空落落起来。李牧站在廊下,远远地瞥见郑康形单影只地走过来,倏地转了个弯,拐去了另一侧——他有他的寂寥。

  也许秋天本就是感伤的季节,林崖像是被这份离愁别绪感染了,站在李牧身后幽幽地长叹了一口气。

  “林将军,何事如此伤怀?”爽利的问候声中,精神抖擞的许彦拿着一沓信纸阔步走来。

  “有些想念长安的胡饼了。”一想起长安街市上的胡饼铺子,林崖的喉头一阵发紧,咕噜咽下一口口水。

  许彦看着思乡情切的林崖,宽慰他道:“快了,我这有长安传来的最新消息,我们很快就能回去了。”

  尽管陆婉之死没有在萍水县掀起多少波澜,可是当消息传回长安城,这座位于事发地千里之遥的繁华之都,却着实上演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好戏。

  一切还得从《莺莺传》说起。这首曲子在长安城流行了二旬有余,歌者为了答谢各位观众的盛情,特意加排了一场《莺莺后传》。在末尾,张生和莺莺长大了的女儿得知自己的父亲尚在人世,追问莺莺他的名字,莺莺凄婉落泪,半掩娥眉,如实相告:“汝父姓张名稹,字心卓。”

  心字旁边一个卓,正合秦悼名讳中的“悼”字,这已经不是影射,而是指名道姓地说《莺莺传》指的就是秦悼家事了。有心人、好事者们更是以《莺莺传》为蓝本,衍生出关于莺莺的十数个故事来:有说她在寒窑苦守,遭宵小□□的;有说她在古寺出家,与青灯古佛常伴的;有说她在孤村浣纱,艰难度日的……茶余饭后,凡饮水处,都能听到人们津津乐道地议论着当朝尚书的旧事。

  民情激愤,物议如沸,迎着这片朴素的、赤诚的民心,关于秦悼和李子训谁更能胜任宰相一职的天平开始往李子训一方倾斜。虽然当今天子对于秦悼的信任依然没有动摇,他照例宣召秦悼入宫奏对,仿佛宫墙外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从未入到他的耳中。

  皇帝如此,秦悼亦如此。据许彦收到的京中信件来报,秦悼对于这桩严重威胁到他多年官声的事件并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只是命家中下人紧闭秦府大门,闭门谢客。

  或许秦悼笃定人们记性差、忘性大,所以他才选择以静制动。又或许他问心有愧,无可辩驳,所以他选择不发一言。当响着驼铃的西域商人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进入长安、乐坊的舞姬编排出新的歌舞、第一股秋风带着熟悉的冷冽温度回归时,大众对于秦悼的激愤之情在瞬间的喷薄之后,确实逐渐地冷淡下来。秦府关了许久的大门悄没声地重新打开、抬着秦悼的轿子稳稳当当地穿行在街巷中,每到一处人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