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黄雀在后(1)_萧萧落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风起,秋夜长。郑康如同往常那般在县衙里巡查走动,不同的是他腰间佩上了一把长剑,衬得他整个人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郑康无意间触碰到剑鞘,想起赠予自己宝剑之人,不免心下怆然。他抬头望向身后的这栋小楼,过去的一段时间,林崖跑上跑下和自己寒暄打闹、小神医上楼为光王殿下切脉看诊、萧萧老大给张世祺做过通译、许通议总站在廊上摇晃着他的扇子给侍婢们讲述长安城的轶事。

  如今小楼上门窗紧闭,廊内空空荡荡,只有悬挂在外的几只灯笼摇摇晃晃地迎风摆动。无论是赠他利剑的林崖、洞察人心的许彦,还是寡言沉默的光王,都已经离开了萍水县,远在柳州之外,距离他们的故乡——长安近了一大步。

  数数他们离开的日子,想来他们已经在江南道了吧。望着归巢的鸟儿,郑康如是想,他又记起离开多日迟迟没有音信的好友,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萧萧老大现在到了哪里。

  郑康所料不差,李牧一行前不久刚离开岭南道进入江南道,现下载着他们三人的客船正平缓地行驶在道州境内,足以让他们在船上隔江一睹江南的迤逦风光。

  夜幕降临,秋老虎的余威仍然没有完全散去,李牧和许彦站在船尾,借间或的秋风吹散身上的闷热。岸上的人家一户户点起灯来,与江面上仍在行船的船灯互相辉映,填补了宵禁带来的空荡。林崖在船头和船工们一同饮酒夜钓,他们豪爽的欢笑声从前头一直传到船尾,掩盖了李牧和许彦的私语。

  许彦轻摇折扇,微启朱唇:“不知秦尚书如今走到哪儿了,若是他们父女有缘,兴许能在江南遇见秦姑娘。”

  “圣上准他回乡丁忧不过半月,现在应该还在山南道。”李牧凝视着船底流过的江水,波澜不兴地说。

  时移世易,两个月前还是相位热门人选的秦悼如今因母亲亡故回乡丁忧三年,败走江南。他的离开也标志着王守谦一党的胜利,九月,天子擢升李子训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赐紫袍、金鱼袋,同时还命他三日一入翰林院,讲解《易经》。

  “想来秦悼如今应该恨毒了郑鱼注、李子训,自己憾失近在咫尺的相位不说,还赔上了母亲、原配夫人两条人命。”许彦摇摇头,惋惜地说。

  原来,陆婉去世的消息激起长安汹涌民愤之后,得不到发泄的人们不仅将矛头对准了始乱终弃的秦悼,也瞄向了秦悼再娶之妻卢氏家族和帮助他隐瞒消息棒打鸳鸯的秦家老夫人。

  在江南,民情发泄的更为彻底。相较于出身五姓七望的贵女卢氏,出身江南身世坎坷的陆婉更能得到江南人民的爱怜。更何况,江南士子多有飞黄腾达后北上另娶、抛弃江南发妻的陋习。秦悼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