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疏离的信仰_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拉特兰与伊比利亚接受了来自大陆北方各国的示好,并尝试与各国展开交流,其中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属维多利亚。

  北方商队来到这里,为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物品与技术,文人来到这里,给他们带来了震撼人心的新思想。

  拉特兰与伊比利亚派出特使,前往维多利亚进行访问。

  文明的巨大差异给这些拉特兰人和伊比利亚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时两国才发现,他们的国家与维多利亚相比,几乎可以用原始来形容,维多利亚的建设让他们感到震撼,甚至充满了神话感。

  与已经算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国维多利亚相比,拉特兰与伊比利亚尚只能算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农业国,两国除了铳械制造和造船业以外,几乎没有成体系的工业。

  并且连这两个产业所依靠的一些技术其生产力都远远落后泰拉内陆,那些制造铳械和船只的原材料,都是以非常落后的方式生产的。

  除此之外,两国几乎无法对外提供任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掌握的技术也极度匮乏。

  而当他们接触到了来自维多利亚的文明力量时,他们根本无法像之前战争时一样去抵抗,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抵抗的资本,失去了天灾与水域的庇护,拉特兰人与伊比利亚人心里维系过去的最后一道防线为被击溃,拉特兰与伊比利亚的观念,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两国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国家的发展模式急需转变,拉特兰与伊比利亚落后的观念已经根本赶不上泰拉大陆的趋势,也无法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

  拉特兰人和伊比利亚人将目光聚焦到了教廷身上,他们万分希望那个曾经无数次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教宗,此刻能够再一次做出英明的决策。

  不少依靠维多利亚商业交流而发家的拉特兰商人,也向社会施加了舆论压力,希望教廷能够放开现在高压的社会管制。

  那些最早的资本家们甚至开始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引导人民抗议,甚至是暴动,两国社会的矛盾已经逐渐到了激化的程度,此刻如果再没人站出来,恐怕情况就会迅速恶化。

  此刻的教宗,其实已经没有了选择,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他只能顺应潮流,时代的发展已经裹挟了教廷。

  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的丰富,是两国选择改革的根本原因,教廷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即便没有教廷,拉特兰与伊比利亚也会发生改变。

  在泰拉1年即泰拉纪年法元年,拉特兰建国日当天,教宗向全国发表了关于国家改革的旨令,正式明确了宗教与军事不再是拉特兰的中心。

  当日,举国欢腾,所有人都歌颂着教宗的英明,他们互相欢呼着,拥抱着,庆祝着,恰如当年战胜神的那一刻。

  维多利亚也乐见这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