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理论_小说人物名字大全与服装资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茂琳

  摘要:西蒙·德·波伏娃是法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是现代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第二性》是波伏娃的重要著作,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第二性》确立了波伏娃在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研究中先驱者的地位,该书被女性主义者誉为“圣经”。本文在对该经典著作予以理性解读基础上,旨在梳理出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梳理了波伏娃“他者”思想的来源,女性如何一步步沦为“他者”,成为“第二性”,介绍了波伏娃“他者”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波伏娃;《第二性》;他者;女性主义;解放

  一、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黑格尔从主从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从而引出了“他者”问题,其实黑格尔实际关心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对自我意识的分析深受黑格尔的影响,认为黑格尔对主从关系的分析非常适合男女关系[1]。每个人都想作为主体而把别人当做奴隶,女人不把自己当成主体,但没有一个会自觉成为客体和他人。波伏娃认为女性之所以成为他人,是因为男性在将自己定义为自己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作为其他女性的地位。

  海德格尔将人的存在看作为真实的存在与非真实的存在。波伏娃的解释很大程度上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波伏娃认为,男人更接近真实存在,女人更接近非真实存在。因为男人有意识地进行创造以获得真实存在,而女人则逃避真实存在,陷入非真实存在的状态。女性的非真实状态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因为女性感到焦虑便会开始反思这种非真实的生活状态,听从内心的呼唤,回到真实的状态。由海德格尔的理论出发,波伏娃既深刻地阐释了两性的处境,也由理论视角阐明女性摆脱这种非现实状态是具有可能性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波伏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发,他成功地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自己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相结合,促使《第二性》的问世,在书中,波伏娃明确说明,“我们的观点是存在主义的观点”,此句话为全书奠定了基调。

  “存在”问题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在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提出。波伏娃由此提出了她著名的女性主义观点——根本不存在“永恒的女性气质”。波伏娃认为传统的“永恒女性”是人为规定的。但否认“永恒的女性气质”并不是否认女人,是否定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应该和所有人一样,首先是个“人”。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对“他者”问题的论述,是与波伏娃理论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