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之路_小说人物名字大全与服装资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我们党不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念,而且探索出很多诸如“枫桥经验”之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社会管制、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一次又一次重大飞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就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出发,符合实践发展要求的科学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道路,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制度最鲜明的特色。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此基础上,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何谓“共建、共治、共享”?这三个词六个字凝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社会治理探索的集体智慧,既是对过去实践探索的总结,也是给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和创新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所谓共建,就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在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党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建立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有序参与制度建设的落实机制。所谓共治,就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参与权是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人性需求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愿望日益凸显,党和政府要为人民群众参与治理创造条件。所谓共享,就是共同享有治理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治理成果,既要让全体人民分享到改革开放创造的红利,又要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

  这里不外乎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民主、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