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7 玻璃和白糖的价格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了玻璃,见大伙都在频频点头认真听讲,知道大家基本上都听明白了,于是开始转移话题:

  “那么,现在说说第二个工业项目:白糖的历史情况。

  白糖与玻璃不同,是大众日常消耗品,但是在十七世纪,白糖也是昂贵的日常消耗品。

  根据大明朝那时不完整的海关历史记录,红毛洋夷----这里主要指的是葡萄牙和荷兰商人,曾经长期在澳门、广州、潮汕和福建沿海、澎湖和台湾等地收购当地出产的红砖糖。

  收购价大约是四到五两白银一担,不过,收购价格时不时会有剧烈的上涨,主要原因是当地甘蔗的生产受到天气、病虫害甚至战争的影响,产量十分的不稳定。

  根据历史资料,在一些稀缺年份,一担红砖糖甚至可以卖出十两白银!注意,我说的是红砖糖,而少量的白糖只是红砖糖的副产品,因此应该更加昂贵。

  当时无论红糖还是白糖,都是论担交易的,但是这个一担具体多重呢?现在的说法很多,不是很能说清楚,反正咱们穿越后就知道了。

  不过根据目前的一些历史权威人士考证,那个时候的一担,换算成我们现在的重量单位应该有七十到七十五公斤左右,大概是吧,这一点基本确定。

  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记录显示,这些海商将红砖糖卖到东南亚一带,大宗批发价平均是十五两白银一担,而白砂糖就更贵了,据记载,根据品质不同,白砂糖的批发价格应该是红砖糖的五倍到六倍不止!

  各位,这个价钱就很可观了对吧?

  当然了,如果突然有大量的白糖投入市场,这个价格肯定保不住,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但是,哪怕再降价,白糖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因为在那个时代,白糖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专门化的生产,而且白糖的需求却很大,各位可以查阅一下白糖行销全球的历史就知道,你们会发现人类对这种消耗品的需求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所以,哪怕因为我们的出现,让这个产品的产量有所增加,但毕竟市场容量太大,我们再怎么生产,一时半会儿也是很有限的。

  所以白糖这个产品,从长期看,附加值仍然可以持续保持相当高位置。

  各位放心,哪怕我们以后能大量生产白砂糖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不会完全满足十七世纪全球人民的需求,无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通过白糖贸易是可以获得巨大利益的。

  特别是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产品卖到需求量更大的大陆北方、朝鲜和日本,卖价会更高!”

  此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也不断有人发表议论。

  “看来妮可建议我们开局种甘蔗种甜菜是对的……”

  “所以人家安娜给我们这两样作物的种子是有道理的。”

  “是啊,咱们这岛的气候也适合种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