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高超临界发电技术_重生之科技洪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效益更高。我觉得已经可以进入实际建设阶段了。”刘能说道。

  “那智能电网相关设备呢?”赵一问道。

  “我们和软件公司、精密仪器公司密切合作,已经将大部分设备研发了出来,目前主攻换流器技术,目前进展也相对顺利,相信不久就可以研发出来,能够赶上智能电网的建设。”刘能回答道。

  赵一听到后,知道已经万事俱备了,只差选址建厂了。至于发电后的煤灰处理可以往后拖一拖,暂时将煤灰堆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等后面建设了相关处理工厂再进行处理也不迟。

  “那你在我国主要产煤区先选址,然后按照国家用电需求再逐步建设。”赵一说道。

  “赵总,我回去就做相应的计划出来,绝对保证不耽搁事情。”刘能回应道。

  去年全国发电量为3092.69亿千瓦时,其中水电为655.46亿千瓦时,火电为2437.23亿千瓦时。其实这点发电量严重短缺,远远不够全国的用电需求,而且赵一的普思化学、基石材料公司、半导体公司都是用电大户,更是加重了这种短缺性。

  所以赵一计划到明年初,将发电量提高到1981年的两倍,也就是要达到6000亿千瓦时以上。新慧能源公司的发电机组最大为1000MW,按照年平均发电时间为5500小时计算,每年的发电量为55亿千瓦时,需要安装55个发电机组。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这半年有的能源公司忙碌的了。

  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刘能,让他尽可能完成任务,如果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可以告诉他,他会来处理。

  了解了能源公司的情况,赵一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家里编写发电计划书,将建成后的技术参数,计划安装的发电机组等等信息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发电量的说明都要写清楚,忙了半天终于写完,然后打印成纸质报告,吃了午饭后,就将报告递给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发电厂不是普通的企业,随便找个地儿就给建设了,需要中央评估审批才行。而且发出来的电总得要通过电网销售出去吧,这又得电网配合。

  趁着现在的闲暇时间,赵一将已经在中央电视台上班的林和霞,在京都师大当老师的周瑾瑜,在读研究生的周瑾珏喊到了自己的家里聚会。

  “这段时间太忙了,好久没有一起聚会了。”赵一一边烤串一边说道。

  “别说你了,我也忙死了,以为当老师就会好点,结果一边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一边读研,感觉比以前还忙。”周瑾瑜边吃边感叹道。

  “我还好,比在学校的时候轻松多了。”林和霞也是手里拿着烤串说道。

  “只有我还是以前的老样子了。”周瑾珏吃完了口里的食物,说道。

  “你们能不能歇下,我都烤不过来了。”赵一看见自己拼命地烤,结果盘子里面还是没有食物剩余,赶紧说道。

  “谁让你烤得这么好吃呢。而且很久没有见这么好的荤腥了,不得赶紧补补嘛。”仨人纷纷表示道。

  “你上次不是说要去香港收购电视台吗?,怎么没见行动?,不会是忘了吧?”林和霞好像想起了什么,突然三连问。

  “呃,还真忘了,自从过年之后,就没怎么歇息,把这个事情忘记了,既然你提起,我就尽快完成这件事情吧。”赵一赶紧说道。

  聚会过后,赵一马上联系贸易公司的贾思琪,让其收购丽的电视。其实去年丽的已经难以为继了,将自己的61%的股份卖给了澳大利亚的一个财团,结果还是半死不活,如果正常的话,今年7月远东集团的邱德根就会注资一亿港元购入50%的股份。

  这次赵一收购肯定是全资收购,他不喜欢一个公司有很多股东,倒不是舍不得利益,只是不喜欢扯皮而已。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