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22章 就这样吧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圣人这话,难道……

  夏鲁奇站在邵树德身后,接过了切肉的工作。他还有闲心看一眼这些少年们,哈哈,还在懵懵懂懂,圣人说你可以继承家业,那就一定可以,你们的爹还敢不从?

  护圣郡王与这些少年一起学习、一起长大,这份情谊自然不一般。

  少年们继承家业之后,便是新的氏族首领,有他们的支持,护圣州大概率是可以稳定下来的。

  至于后面几代如何谁知道呢!

  护圣州五万人上下,老幼男丁最多一万五千,适合上阵打仗的不会超过万人。况且七圣州都已经划定好了州界,不允许随意越境放牧、耕田,不允许兵戎相见,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则由北衙裁决,因此他们也无需有多么庞大的军队。

  安心生活就好了,沈州院会定期来招募新兵,那时就可以到京城去过好日子。

  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对各方都好。

  在山中转悠了两三天后,邵树德又在护圣州的耕地、草场上转了转。

  期间还遇到了一批来自蜀中、江西的移民过境,两千户左右的样子。

  其实条件还不错了,至少马车的数量是足够的,体弱的老人、妇孺可以坐在上面,缓过来后继续赶路。

  见到邵树德的黄伞盖时,众人尽皆跪下。

  邵树德知道,这些人对他是有怨恨的。但哪朝哪代的移民,对朝廷、对皇帝没怨恨呢?明朝那会,甚至还要把人绑起来赶路,不然百姓愿意?

  怨恨就怨恨吧。一代人过后,就什么都烟消云散了。

  在打听到这些人是百姓后,邵树德下令分发了一批干酪、肉脯、粮豆给他们,以便在路上的日子没那么难过。

  七月二十日,邵树德告别了护圣州,启程南下。

  几位宰相见圣人心事重重,互相对视了几眼,最终还是陈诚上前,道:“陛下,护圣州百姓安定、牛羊被野,护圣郡王又明事理,知人善用,北边定矣。”

  邵树德微微点了点头,没说话。

  他知道,宰相们根本不在乎这些“苦寒之地”、“不毛之地”。如果你分封富庶的河北、河南,他们就要跳脚了。

  见邵树德不说话,赵光逢揣摩圣意,又上前道:“臣为陛下贺。前唐功业盖世,但也没掌控七圣州这片土地。国朝得之,分封诸王,如此稳定个数十年,边患从此消解,陛下对中原百姓的恩德,那是数都数不清了。”

  邵树德又笑了笑,情绪稍微好了点。

  作为半个现代人,他天然对各种分封持抵触态度。其实不光现代人了,发展到唐代那会,也很抵触。

  贞观年间,李世民封建诸王,为群臣所阻。

  其实他有这个念头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就被大臣们怼过后来退了一步,改封“刺史”和“都督”。

  以荆王李元景为例,可世袭荆州刺史,同时世袭荆州都督,军政一把抓。

  老实说,和司马炎的分封诸王有本质区别吗?没有。

  他俩其实共同面对一个问题,外戚和门阀的威胁,所以用了此招。

  司马炎的效果很不好,李世民的政策后来也被废除了。

  “若有人作乱,则何如?”邵树德突然问道。

  “陛下,草原有草原的风俗。七圣州诸王,一家也就能拉出万余兵,实力低微。”赵光逢说道:“此本为契丹、奚人牧地,你不占,自有他人去占。与其这般,不如朝廷占了。陛下若心忧,可让北衙管严一点,再定期抽其精壮入朝则再无反抗之力。”

  邵树德点了点头。

  他在世,无人敢反。

  将来若传位给老二,以他目前的表现,政事上或许玩不过宰相,但兵事却十分熟稔,也得到了一批武夫的效忠与爱戴。七圣州那点实力,大概率不够他打的。

  再往后的话,艹,那就管不了了——拥有大义名分和整个中原的天子,如果还玩不过零散的七圣州藩王,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玩不过,藩王入京后,还得去宗庙祭拜祖宗,也少不了自己那顿猪头肉。

  那就——这样吧。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