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联邦登月项目的商业内卷_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攻克星舰载人需要面对的一系列安全、技术和政策问题。

  加注好几次才能登月一次,说实话挺麻……不,相当麻烦!

  总而言之,都是登月,其他两家充其量算个“普通”难度,而埃玛隆就是“地狱”难度。

  偏偏联邦宇航局就选择了这个。

  也有人说,研发中的星舰每次试飞都有宇航局的评标团队亲临现场观摩,可能正是这种屡败屡试的精神和强大的执行力打动了宇航局,让他们做出了决定。

  嗯,就当真的听吧。

  另外,大统领登子对登月舱经费拨款严重不足可能也是埃玛隆的“登月飞船”中标原因之一。

  前两年,载人登月舱预算一路狂砍,以至于最后的拨款只能满足一家全力工作。

  谷宗/span要是维持原有的“三选二”方案……那就是谁家拿到的钱都不够用。

  那最终抱歉了——只能价低者得!

  于是登月舱的研发合同被独家授予了星际探索技术公司,巨头云集的国家队和小企业抱团队颗粒无收。

  但这远不是故事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结果,败选的两家很不甘心。

  两家对招标公开表示质疑,并表示进行申诉。

  “你特么早说谁价格便宜就选谁啊,我们都是按照技术成熟和可行性高去了!”

  “毕竟按照常理来说,登月这么重要的事,肯定是这两个指标最优考虑啊,谁知道你特么最后选了便宜的。”

  “你要早说,我们报价更便宜。”

  反正等、等中选了,项目进行到一半……咳咳,再涨价就好了。

  别看我啊,大家都这么干。

  由于联邦法律规定投标申诉需在开标后30天内进行,所以两家在采购申诉期压线向“联邦政府问责办公室”提交了长达175页的申诉申请。

  抗诉点在于称联邦宇航局对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当评估,且没有留给另外两家适应性修改报价和标书的机会。

  然后,联邦宇航局就迫于压力暂停了对星际探索技术公司的合同执行,所有流程都“冻结”,直到问责办公室作出最终裁决。

  而按照问责办公室的工作流程,要在100天内做出决定。

  既然不让我满意,那大家就都别玩了。

  当时还有很多人都对联邦宇航局独宠埃玛隆一家不满。

  首先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直接表示失望,同时称联邦宇航局不应在新任局长尚未任命的前提下宣布招标结果,且强调载人登月级别的任务应保有必要的备份。

  联邦“深空探测联盟”对宇航局宣布开标结果表示礼节性祝贺,却只字未提中标方。

  后来新任联邦宇航局局长上任,他表示无论“国家队”和“小企业队”对“登月飞船”的申诉和抗议是否成功,他后续都将尝试颁发第二份“登月舱”合同。

  目前国会的拨款的确不足以支撑两家的登月舱研发,所以他需要做一些工作。

  也就是如何要钱。

  其实国会目前也倾向于选两家研发登月舱,毕竟那样更保险一些,只不过他們的想法是就用那点钱投两家。

  但宇航局清楚技术问题,它知道那点钱根本就不够投两家,于是全部给埃玛隆,价值近30亿联邦币。

  国会说不行,宇航局说你又不给钱,那我只能选最便宜的一家。

  从报价来说,埃玛隆的“登月飞船”报价29亿确实最便宜。

  “国家队”登月舱由蓝源航天+洛克希德马丁+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德雷珀公司组成,报价60亿。

  “小企业队”登月舱由达因技术公司领头,牵头25家分包商,报价99亿。

  就那么点钱,你说宇航局会选谁呢?

  那次招标热闹的一批,大家也好奇,抛开政治和赌气因素,宇航局为何执意选择埃玛隆?

  而投标结果公布后,宇航局就公开了评标文件,公开解释了评标过程、方式、策略和结果。

  宇航局要让大家看看,它到底选错了没有!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