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二章 楚国的最后抵抗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其余大军,依旧逐城扫荡,所过之处,或战或降。

  楚国最后的抵抗来自于项燕的淮南之战。

  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后,立昌平君为楚王,纠结残兵,聚拢贵族和封国的“私卒”,短时间聚集了十万人马,继续与秦对抗。

  王翦和蒙武挥师急进淮南,不给项燕喘息的机会,经过半月时间的对峙、鏖战,围歼楚军残部。

  项燕见大势已去,兵败自杀。

  这次,已经没人能阻挡他的赴死决心。

  就像后世巴顿将军所说:“一个军人最好的结局,就是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项燕做到了。

  虽然那时没有子弹,但这是他带领楚军做的最后一次抵抗。

  无论从胜败层面,还是作为一国的军事统帅,已经证明了他的价值。

  将士们的血染红了楚国的这片土地,楚王被俘,国已经灭亡。作为楚将,此刻唯有一死,才对得起一世英名,对得起楚王的信任,对得起士卒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对得起身前身后的楚人。

  回过头来,对比楚国数百年间其他的将领,项燕无疑是极为出色的将领之一。

  他带领楚军,给了扫荡六合、志在统一的秦王最后有力的一拳。以至于秦王不得不倾国之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攻灭楚国。

  项燕是在秦统一的大势之下,上演了一出勇于抗拒命运的悲剧。

  不过,现实毕竟不是戏剧,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华夏统一,终将变为现实。

  项燕的抗争,虽然是统一形势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在同样彪悍的楚民族心中,一直埋伏着楚南公的那句惊天动地的誓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此为后话。

  项燕自杀后,昌平君熊启被秦军所俘。

  众将们问王翦,好歹也是末代楚王,是否将其像负刍一样,交秦王处置。

  王翦轻蔑地摆了摆手,示意手下,推出去直接杀了。

  王翦深知,对于熊启这样的人物,秦王没有杀他的兴趣。尤其曾作为两代秦王的重臣,在两国交战的****反叛,秦王对于宽恕他也没有任何可能。

  虽然熊启贵为楚考烈王的公子,对于春申君惑乱宫闱造成楚王身份之乱耿耿于怀,让他曾经安于仕秦的心,起了波澜。

  但既然入仕秦国为臣,就该尽臣之责。就像后世的汉武帝与匈奴王子金日蝉的君臣之义一样。而中途反叛,在任何层面上,都说不过去。

  自古以来,对于背叛,上至君主,下至平民,都从骨子里往外的充满了痛恨。

  因此,王翦杀掉昌平君,也算了却了秦王的一个小麻烦。

  淮南之战,楚国的最后力量终于消耗殆尽。

  楚境略略安定后,次年,王翦与蒙武继续挥军乘势向南,跨过五岭,征伐百越。经过象征性的抵抗后,越君最后投降。

  楚国的南部,自来是越族人居住的地方,此次降服越族,对华夏统一作出的贡献极大。

  自此,东南至南部大块的疆域,归于华夏,成为自此以后,华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王翦和蒙武大军,用了三年时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22年,算是彻底平定了楚地。

  秦王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楚国被彻底灭亡。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