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01章 渡海难题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州水师提督郑鸿逵的奏报,到上月,登州水师一共有大船二十艘,小船四十余艘,水兵一千余人,已经初具规模,足以运送一定数量的将士渡海。”

  朱慈烺摇头:“怕是不够,先帝时,登州水师最兴盛的时候,有大船三十艘,小船将近六十艘,即便如此,也无法承载太多的士兵,因为我们的大船,最多不过就是四百料的福船。”

  中国古代,论船的大小,以料计算,也就是用木料多少,用的木料越多,船就越大。四百料的战船,排水量约在70吨左右,而荷兰人的三桅帆船,排水量八百吨,一艘等于十艘。

  其实大明并非不能造大船,郑和下西洋时,主力旗舰的排水量都在千吨以上,但华夏历来都是陆权国家,不重视海洋,郑和的西洋之行只是为了展示大明的国威,毫无殖民或者从西洋地区获取利益的打算。西洋归来之后,那些千吨的战舰风吹雨打,很快就烟消云散,而留下的宝贵图纸,也在武宗时,被兵部一个“忧心天下”的兵部侍郎,担心武宗皇帝会效仿成祖,也来一个下西洋,耗费民力,于是竟然悄悄将藏在兵部的造船图纸,全部销毁了。

  到此,大明制造大舰的技术,彻底失传。

  也因此就不可能发展出后面的三桅战船的技术,到现在,大明的造船术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郑芝龙现在所使用的威力战舰,很多都是劫掠西洋商船而改造的。

  “原来的计划是调长江水师到天津,和登州水军分进合击,方有可能对建虏形成压力。但现在长江水师未到,登州水军独木难支,朝廷必须未雨绸缪,再想其他办法,以补上天津水师的缺口。”朱慈烺道。

  “可调福建水师!”蒋德璟道。

  朱慈烺心道你想的太简单,郑芝龙岂是那么容易调的?再者,从发下调令到启行,来回还不得三四个月?到时战机早就失去了,黄花菜都凉透了。

  “福建水师远在泉州,远水不解近渴,如今已经快到年末,建虏极有可能再次侵扰我大明,时间紧迫,儿臣以为,扩大天津水师,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可拖延的事情了。”朱慈烺道。

  御座上的崇祯帝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忧郁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焦急。对崇祯帝来说,对他最大的煎熬其实并非是陕西河南的流贼作乱,而是建虏屡屡入塞,打到京师门下,在崇祯帝看来,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令他无颜见天下百姓,如果能斩断建虏入塞之路,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再大的代价,他也愿意付出。

  群臣悄声议论。

  太子所说的道理,众臣都是明白,自从提出“渡海攻击”的策略后,兵部和工部就一直在想办法造船,奈何国库里没有银子,一切都只能纸上谈兵。再者,但就像太子刚才所说的那样,建造船舰非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