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九章 在咱东北_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搬进来再想重新拾掇,一是没那份闲心了,二是会觉得搬进搬出太费劲了。何不如开头就尽力弄好。

  朱兴德喊来管事,掏出小妹夫查过不少书籍才画出的酒窖设计图。

  让酒窖四周包括地面,通通都给弄上砖砌好,砌的溜平的,别再这么对付着。

  负责建酒窖的管事瞪眼,实话实说道:“我不用看图就知晓砌砖好,可是那会需要不少银钱。”

  你看我像是缺钱的样子吗?

  像。

  朱兴德无奈道:

  “你不用愁钱,只需派人丈量,大概需要多少贴墙砖,报上数,回头我去和砖窑订。”

  安排完这事儿,朱兴德又对带来的三位木工指挥道:

  “叔们,我家要订梯子,还要订不少架子,单子上有大致的数目还有样型,你们按照标注的形状去做。”

  三位木工以为听懂了,也就没有着急看图纸。

  其中一位木匠问道:“我懂了,是要做存放酒坛子的那种木架子吗?像各家的碗架柜似的,再纵向隔成若干小格子,这样就能将一坛坛酒分别摆放进去。这样好,这样周整。”

  只是,这样的话会需要不少木料,木料就等于是银钱,听说左家为了这项大工程已经花差不多了,没钱了。

  果然,朱兴德否了,不仅否决,而且还拧眉反问道:“你懂什么啦?你说的那种是像我家小卖铺的那种柜子。可我有这么多酒,怎么可能打得起,不要那种。劳烦几位叔,干活前一定要细看给你们的图纸,看完再说话。”

  朱兴德是真担心他不严厉一些,这些叔叔伯伯直接就想当然干活。

  在乡下就是这样,大伙能不看带字的就不看。

  碰纸笔前,恨不得眉头先拧成死疙瘩。

  能张嘴问明白的,心里有数的,也会连个记录都不留。

  总之,村里人最不耐烦和纸笔打交道。

  你在村里想找有手艺的人,有,而且还很多。

  比方说种地老把式,老木匠、老石匠,他们的手艺是又实用又便宜实惠,但是却除了他们本人知道那一套技巧外,等到他们离去,下面的儿孙甚至都不清楚。

  这就源于大伙不乐意总结,懒得去记录那攒了一辈子的经验之谈,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多么的不愿意看图纸。

  以上,还是罗峻熙得出的结论。

  罗峻熙说查酒窖建造书籍、查找稻田养鸭书籍时发现,外面的书,写的还是太片面了。

  所以罗峻熙现在闲赋在家,猎完熊后就回了青柳村,正打算一边帮罗母和小麦干活,一边想用纸笔好好记录一番种地的诀窍。

  罗峻熙和朱兴德私下讲过这事。

  他说,不止种地的经验他要写成手册留着,以备将来做官时,能指导当地百姓种田。

  他还打算没事儿和养鸭养鸡木匠、石匠等各方面有经验的农户多多攀谈。

  百姓的智慧,全融入在朴实的劳作中。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