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58章各取所需_回到明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世的俗语不是常说‘湖广熟,天下足’么,莫非这天下粮仓从近海向内地逐渐迁移过?

  杨凌忽地想起正德亲政时曾批过一个试种安南高产水稻的折子,还有自已在鸡鸣驿时当成水果吃过地蕃薯,他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向李东阳拱手道:“李大人,若是下官能解决这粮食问题,将贫脊的内陆变成充足的粮仓,大人可肯支持下官么?”

  李东阳瞧着他,目光一闪,微笑道:“安南水稻试种的奏折已送回京来了,这稻种耐旱祛虫、能增产一成,老夫已奏请圣上,明年便在适种之地广泛种植,不过适种水稻地土地有限,增收一成可不足弥补江南米粮之失”。

  杨凌心中喜悦,那玉米地瓜可是好种的很,什么沙地湿地,山坡草窠都能生长,农民若是再好好侍弄一番,各地粮食增收可不是一成,而是一倍都不止。这件大事自已怎么竟一直忘记了。

  他现在只想赶快回去吩咐部下搜寻这种植有蕃薯苞米的地方,既然朝廷还没广泛种植这种作物,显然民间大多还不识得它地重要价值,自已抢先推广它,自已说出来的话也便更多了几分底气。

  想到这里,他轻松地笑道:“李大人不必担心,下官有办法解决大明粮储不足的问题,到时大人可肯鼎力支持?下官不才。蒙先帝、当今皇上宠信,却无寸功于江山社稷,若能办成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余愿足矣。”

  李东阳惊诧地看了他一眼:“好大地口气,粮食种植靠地靠天,现有地米黍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在土地贫脊、气候不适地环境中大量增产的,这杨凌语气也太大了吧?”

  他按捺住好奇,恬然微笑道:“好。杨大人若能办成这件大事,便是大明第一功臣,比起开疆拓土、百战之功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夫自然是要全力支持地,只是.......”。

  他叹了口气。说道:“老夫老矣,不若年富力强之辈,近来时时感到身体疲惫、寻常地奏折批阅起来也吃力的很了,焦大学士年纪比老夫还要大上许多。本官也不忍让焦大学士过于操劳,内阁的日常事务太多,没有人分忧,便是有心助大人排除阻挠,恐怕也力有不逮呀”。

  杨凌一怔,李东阳这话不象推脱,又似推脱,他葫芦里到底卖地什么药?杨凌定睛瞧去。,见李东阳握着拳堵在嘴上轻咳着,可是一双老眼中却隐隐闪过一丝狡狯,不禁恍然大悟。

  他暗暗笑骂了一声“老狐狸”,口上却呵呵笑道:“焦大人刚入内阁,朝政多赖大人操持,难怪大人不能周详,听说大人举荐詹士府学士杨廷和杨大人入阁。下官也觉得杨大人才干、政识超卓不凡。是大学士的适当人选,我想皇上一定会同意杨大人入阁之事。

  有杨大人为您分忧。到时沿海开禁、接待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