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8章帝嗣谣言_回到明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掠也是家常便饭。花当的朵颜三卫生活难以为继时也时常到边关劫掠一番,但他们不敢太过得罪大明,一是注意不杀平民。二是绝不和鞑靼人同时行动。

  所以此番鞑靼人攻掠边塞,朵颜三卫立即约束部下闭门不出,与小王子严格保持距离,以免大明错以为他们也参与到鞑靼人地行动中来。

  不过这一来杨凌派出地人想和朵颜三卫取得联系就要颇费一番周折了,迄今为止还没有双方取得联系的消息传递回来。

  苗逵和保国公朱晖、御使史琳已到了大同,加上原有驻军还有四万多人,九万人马对七万,如今已与鞑靼激战三日。夺回了两座城池,消息传回时大军正与鞑子在花马池苦战。

  明军要分出部分兵力守城,而鞑子却没有这个顾忌,因此现在敌我双方兵力相当,正在相持之中。目前还没有败势。

  杨凌听了稍稍放心,嘱咐吴杰再另派人手调查正德皇帝非先帝骨血的传闻来源,一有消息马上禀报,然后赶去察看火者亚三等人的火枪研制。

  杨凌所说的在枪管内加上膛线。利用子弹自转产生离心力从而加速射程的原理,火者亚三一听就懂,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可就麻烦了。

  首先是枪管质量不过关,后来采用了成本极高的精钢,实验报废了几百枝精钢枪管,才大致摸索到了一些头绪,但是那时地工艺加工太过麻烦,这样地枪比起包钢刀制作起为成本更高。

  而另一组工匠负责研制发射枪火和弹头一体的子弹却取得了极大地进度。改动后的发射装置十分巧妙,而且采用了后填弹。

  由于杨凌所说的铁制弹头、弹体没有相应的冲压机床,手工制作十分困难,工匠们改用纸壳承担火药载体,用火石与硫磺混合物充当“炮子”,扣动扳机,打火锤落下,打着炮子。引燃子弹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同时弹头不再使用圆珠形弹丸,而是采用了锥形。上边模仿弓箭加了三棱槽,射程提高近十丈、杀伤力却提高了不止三成。而且射速比起普通的燧发枪又快上几倍,与弓箭射速堪堪相当了。

  它地缺点是射程比起弓箭还要近一些,不过准确度虽然差,比起抛射箭头还要强上一些,最重要的是杨凌嘱咐他们对火药配比不断测试,已经试制出更好的火药,硝石、硫黄和炭粉按照大约∶∶1的比例配置,其爆炸效果最好。

  这一来爆炸冲力大,产生的硝烟污垢较少,大约连续发射六十至八十发子弹不必擦拭枪管,而一个再好地弓箭手也无力连续射出二十枝利箭,所以双方军队只要接近了,在其他兵种的保护配合下,火枪队的三排轮射将是一场无可抵御的噩梦。

  只是这种后装式火枪地闭气问题还没有解决,稳定性差,有时会发出泄了气的臭子儿。杨凌当机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