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严阵以待_回到明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商避逸,再好的国策也成了害民地酷法。

  小可以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纵是有利于民的事,若是这火候急了。好好的一盘菜也要烧焦了,倒不如先开放三两处口岸,这样朝廷也利于监管,同时扫荡海上群盗。

  待到海匪不能大股为害时,朝廷也有了海市通商的经验,又有当地税司和百姓获益的事实,各地必定全力响应,那时便可一鼓作气。全面解禁。”

  他说完了见杨凌停住脚步。瞧着他怔怔发愣,不觉也停下了步子。讪然道:“小可……小可蠢见,一时心有所思便说出来了,言语颇为幼稚,让大人见笑了。”

  杨凌欣然摇头道:“不然不然,伍兄游历天下,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番话甚有见地,令杨某钦佩不已。令尊大人是朝廷官员,伍兄学得一身文武艺,想来也不愿埋没于草莽之间吧?不知可愿留在京师为朝廷效力?”

  伍汉超一听喜形于色,连忙应道:“小可游历天下,也是想增长阅历,有朝一日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大人若觉得小可还堪造就,汉超自愿追附骥尾。”

  要知道明朝重文不重武,直至天顺八年才颁布《武举法》可是当年报名参加武举科考的竟连一个也没有。成化四年第二次武举科考,也只取中两人。

  弘治皇帝擅于文治,却疏于武功,因见武备松驰,于弘治十七年将武举循八股科考例,正式定为三年一考,不过弘治十七年取中四十名武进士,其中只有一个许泰短短两年时间高升至参将,其他的大多不受重用。

  明年是正德元年,伍汉超本想通过武举大会谋个官职,如果杨凌肯赏识重用他,那自然是条捷径。杨凌见他应允,心中也甚是高兴,一行人出了暖窖,杨虎暗暗记下杨府院落地形,然后便向杨凌致谢告辞。

  杨凌和幼娘将杨虎夫妻送出大门,正想拉着伍汉超去书房好好聊聊,却见成绮韵站在众人后边向他使个眼色,嘴角歪了歪。杨凌一怔,不动声色地向伍汉超笑道:“伍兄好好休息吧,杨某约了内厂几位同僚明日过府赴宴,到时请伍兄出席,向他们引荐一下。”

  伍汉超虽尚未正式踏足官场,方才一番对答便已算是半个朝廷中人了,忙拱手道:“是,在下悉听大人吩咐。”

  杨凌和一众女眷到了后宅,成绮韵细腰轻折,敛衽一福,向杨凌和韩幼娘说了两句,款款走到花厅边,拾帘举步时一双妙目飞快地回眸扫了一眼,这才轻盈袅娜地去了。

  杨凌也起身道:“成档头已将周围村庄的土地都盘了下来,饭时尚早,我去和她再商议一下农耕地各项筹备工作。”

  他看了一眼高文心,笑道:“文心莫要回去了,晚上在这儿用餐吧”,说着对小丫头云儿道:“去。知会文兰一声。”

  漫说韩高二人义结金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