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章 一月文会(下)-人杰事功_奋斗在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但,其志向表达的是:求知。很贴切。

  “好。”左侧的江讲郎拍手叫好。他喜欢学生好学。

  其余几名讲郎都是点头微笑。学无止境。这是很好的志向。

  山长张安博捻须微笑道:“可。”

  公孙亮心里悄然的松口气。他的老师对他要求很严。一个“可”字其实是第一等的圈(○)。品了口茶,静待剩下的贾环和乔如松发言。

  见目光看过来,乔如松稳重的道:“弟子的立志总结: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义…”

  乔如松只说了第一句,一贯傲气的骆讲郎就赞许的点头,“大善。有名儒之风!近濂溪先生矣!”赞誉非常高。

  几名讲郎纷纷点头。

  濂溪先生就是理学宗师周敦颐。理学一脉相承。这个时空,有濂溪先生,而无《爱莲说》。乔如松的话是周敦颐的观点。他认为要成为圣人,需要“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义“。

  乔如松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说:他修身、立志,是要向成为的圣人方向迈进。立志高远。当然,圣人不可期。自前明阳明子后,儒学再无圣人。所以,骆讲郎说有名儒之风。都是学理学的读书人,相当有共鸣。

  等乔如松说完,山长张安博点头,笑着道:“大善。可为此句共饮!”

  众人纷纷举起茶杯,各自点评,意兴飞扬。

  叶讲郎喝着茶,嘴角泛起苦笑。乔如松比公孙亮更胜一筹。到底是年纪大几岁,见识多一些。公孙亮还是学生思维,以“求知”为乐。而乔如松是修身养性,立志成名儒。高下立判。

  早知道如此,他在第二场的时候就该向山长力争的。贾环的年纪比18岁的公孙亮更小。

  叶讲郎心中,很有些担心!

  亭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空气中压力沉重。连已经失去角逐资格的罗向阳也禁不住为他这位小同乡感到担心。轻轻的握拳。

  贾环抿了抿嘴。

  他的立论是青松的风骨。他需要一个切合他自身的总结。不能吹牛-逼吹到天上去。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向来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并称。很有风骨。但这话他不能说。他并没有隐世的想法。

  比如: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真正的文人风骨、国家脊梁。但贾环自认为他没有那么高尚、纯粹。

  还是要再换一个思路。立志,就是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曲水亭中冷场了好一会。六名讲郎微微有些诧异贾环的表现。按理说不应该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形啊!众学子表情各异:有人惊讶,有人冷笑,有人感慨,有人迷惑,有人期待。主持文会的山长张安博和蔼的微笑,准备鼓励贾环为他释放压力时。

  贾环缓缓的吐出几个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