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五章 参谋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要带病运输?

  如果战事真的持续将近一年,这么多青壮的轮休,怎么才能做到公平?

  李昉问的问题,全都是关于服役百姓该如何组织、管理、奖惩以及安顿。

  道理很简单,他要提防被人“钓鱼”,因为一旦“工程成本失控”,会祸害许多百姓。

  青壮劳动力,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顶梁柱没了,家也就没了。

  而这一个个家庭,就是王朝的根基,代表着赋税,代表着服劳役的劳动力。

  李笠见儿子问得很仔细,没有打扰,看着几个侃侃而谈的参谋,很满意:专业人士,就该有专业人士的样子。

  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后勤运输、保障,所以,后勤运输、保障的相关知识,自古以来就有。

  但这种知识上不得台面,因为对于士人而言,粗鄙军吏掌握的技能,不值一提。

  教人如何打仗的兵法,倒是有不少传世著作,这些兵法,当然会强调后勤的重要,但具体怎么保证后勤,不会说太细。

  而具体详细描述军事后勤技术的书,甚至专门的军事后勤学说,没有。

  因为这种知识,其实等同于民政中的物资转运、人员征发和管理知识,无非是办的事是民政还是军务,所以被视为“吏学”,不受“主流”重视。

  只有那些具备地方执政经验,或者打过许多仗的将军,才会对后勤运输、保障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甚至,军事后勤、保障知识,成了“将门家学”的一部分,长辈将其作为家传知识,传给自家人。

  而不会作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授。

  如此一来,战略层面的后勤规划、成本估算,一般需要民政官署的人员来承担,但战场军事运输和安全环境下的民政运输又有不同。

  导致估算出来的后勤成本,只是个大概的数字,而等到战争开始后,基本上大幅上涨是必然。

  所以,想要较好的估算军事行动的后勤成本,并在开战后,控制后勤成本的上涨,需要有地位高、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承担这一职责。

  于是,参谋一职应运而生。

  参谋,由一定级别的军官担任,要有带兵经验,入军校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履职。

  作为一个群体,全程参与到作战、行军、后勤的谋划中去,参与决策、执行以及监督。

  所谓“专业知识”,以后勤运输计,有几点要很专业:

  一,什么规格的桥(桥面宽度),其每小时通行能量(人、车、马)是多少,要掌握。

  二,各种典型道路路况,每小时通行量(各类运输工具)是多少,要掌握。

  三,水路运输,不同水位,能有什么吃水量的船只通行,每日货运量最大能有多少,要掌握。

  四,水、陆转运,如何调度、调配人手,如何编组人力运输队、畜力运输队。

  以上总总,其实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其量化,用“每小时通行量”、“每日货运量”等指标,来量化后勤运输、保障各环节的成本。

  如此一来,可以在开战前的“庙算”环节,根据作战方案,规划后勤补给路线(粮道)。

  给皇帝和宰辅们拟定几套合理的后勤方案,估算相应的后勤成本。

  开战后,可以尽可能控制后勤成本的增加,尽可能避免成本失控。

  只有后勤稳了,前线军队才稳,将领才可以更加从容和敌军周旋。

  当然,参谋的职责不光是保障后勤,还要参与作战、行军规划,用集体的智慧来协助军队打胜仗。

  参考后世,专业化的“参谋部”,应该是一支新式军队的大脑,而依赖天才将领带兵挑大梁的传统做法,变数太大了。

  毕竟天才难得。

  李笠见儿子问问题问得起劲,思绪很快飞到别处。

  皇帝要掌握军队,位置才坐得稳。

  但并不是每一任皇帝,都具备过硬的军事素养,以及战略眼光。

  那么,依靠参谋制、军校军官团、基层军士等一系列手段控制军队,并指挥军事行动,就是他留给子孙的财富。

  而现在,他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统一天下。

  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