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章、裁军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

  这是民族主义觉醒的后遗症,不经过一番大清洗,是很难统治地方的。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当地人全部打包送走,地方就稳定了。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一次性迁移五六百万人不算啥,只要舍得砸钱就可以完成。

  可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政府就算是啥也不干,天天就专门组织船舶往外运人,没有五六年时间,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人都送走了,最后就剩下一片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没工业的白地,弗朗茨拿来干嘛?

  要是有那功夫,还不如去开阔殖民地,那怕只投入百分之一的财力,也可以收获N倍撒丁王国面积的土地。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反对道:“首相,我们正在和俄国人谈判,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达成协议。

  到时候我们势必要出兵巴尔干,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现在裁军到时候又要扩军,时间上来得及么?

  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和奥斯曼帝国僵持了起来,英法进行干涉,我们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了。”

  对奥地利来说,现在向巴尔干地区扩张的确是一个机会。

  前不久奥地利政府在撒丁王国的问题上向英国人做出了让步,获得了英国人对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支持。

  为了挑起俄奥矛盾,英国人可是难得的大方了一次,对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要求,全部都认可了,两国还达成了备忘录。

  帕麦斯顿做梦也想不到,奥地利政府会同俄国人进行交易,毕竟俄国人一旦占领了黑海海峡,奥地利在地中海的利益也要受到冲击。

  要是俄国人在地中海做大,奥地利就被困死在了亚得里亚海,在战略上丧失主动地位。

  这些问题,奥地利政府高层都担心过,只不过最后都被弗朗茨给说服了。

  理由非常的简单,在海上俄国人不可能打赢英国人,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就可以把俄国人堵在黑海里面。

  费利克斯首相摇了摇头说:“谁说我们现在就要和俄国人联手挑起战争了?

  奥地利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和俄国人瓜分巴尔干半岛那只是战略需要,双方提前划定利益,只是为了避免冲突。

  将条约上的内容变成现实,这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奥地利政府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

  我们已经明确的告诉俄国人,奥地利需要修养生息,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在欧洲地区进行扩张。

  如果他们忍不住了可以提前动手,奥地利可以在物资上支持他们,但是不会亲自参战。

  这是我们签订盟约的前提条件,所以你们可以放心裁军,短期内战争是不会爆发的。”

  这个解释,令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很受伤。作为近东派的领袖,他都已经开始做战争准备了,结果现在突然告诉他战争不打了。

  没有办法,军事要为政治服务。

  因为弗朗茨蝴蝶效应的关系,奥地利军方的权势并没有膨胀起来,在内政外交上虽然有很大的发言权,却没有决定权。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是支持政府的,奥地利现在最重要的是修养生息、发展国力。扩张的问题,等实力上来了再去干也不迟。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