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与报纸_东汉末年枭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政啊,议论皇帝啊,议论天下大事啊之类的,这些是绝对禁止的,其他都是可以酌情考量的。

  当然了,这些事情就算不说,也没人敢写。

  写出来还要不要命了?

  老老实实写点东西名利双收不好吗?

  于是乎,不仅是文人墨客们,连很多在职的官员们,想要钱但是又不敢贪污,生怕被杀,万般纠结之下,发现了可以合法获得收入的机会,于是纷纷红着眼睛试图走上这条路。

  合法的获取大量财富,获得名利的同时,搞不好还能升官。

  这一次那四个著作被选中的官员不仅得到了名利,还被皇帝嘉奖他们认真钻研了有用的事情,值得嘉奖,这显然是简在帝心了。

  估计以后有职位可以升上去的时候,就能舒舒服服的升上去,连升官都比别人快。

  这种好事怎么能不死死抓住?

  一时间,很多官员都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在利用业余时间埋头著作,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感觉好像不写东西就是在犯罪一样。

  还有一些利用业余时间读起了其他人的著作,试图从中了解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积累知识,然后再行创作。

  新的利益团体诞生了,依附着造纸术、印刷术的结合体而诞生的利益集团初步成型,且很多人都在盯着,都在盼着,甚至都在行动着,想要加入到这个团体当中来。

  他们渴望获取名望的同时,还能得到这笔合法的收入,改善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者让他们过上奢侈的生活。

  他们渴望,并且极度拥护这全新事物的诞生。

  皇帝并不反对官员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甚至还鼓励官员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

  全新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好的坏的激动的恐惧的。

  有些人觉得好,有些人觉得不好,有些人觉得激动,有些人觉得恐惧。

  但是不管怎么看待这些事情,这些事情都不可能会终止,只会继续加快推动。

  郭鹏不会给他们多少反应过来的时间,以他的无上威望,现在正是加快步伐早就既定事实的时候,那里能给出时间让某些人反应过来呢?

  不可能的。

  郭鹏打定主意,在刊印司和求是书屋于洛阳站稳脚跟并且逐步向外扩长的同时,又下达了一个政令。

  办一份报纸。

  所谓报纸的概念还是挺新鲜的,但是实质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的新鲜。

  魏帝国承汉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基础之上,各州、郡政府都在洛阳设有专门的办事处,这样的办事处叫做邸。

  邸中常驻有各州、郡的办事吏员,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把皇帝下达的重要旨意和朝廷要办的重要事情记录下来,通过驿站定期送到州郡政府之中,让州郡长官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皇帝做了什么。

  郭鹏在继承汉制的同时,也做出了创新,比如在皇宫前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