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百八十八 怯于私斗,勇于公战_东汉末年枭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手也不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武侠小说里的各大武林门派面对训练有素进退整齐的士兵,十有八九是要吃下惨败的。

  数量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战争的胜负就不看个人武艺了,重要的是组织度,是训练度,是装备的精良与否和战略思想。

  弄出一堆威震天下的豪侠,对于国家而言有什么益处呢?

  若是有,汉武帝就不会在北伐匈奴之前大力打击豪侠了。

  当时豪侠横行到了官府都不敢管束豪侠,反而要对豪侠毕恭毕敬的程度,豪侠谈笑间就能杀死官员,这还得了?

  郭鹏要把两汉以来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社会状态扭转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让社会充满组织性。

  为此,就必须要管束民间武力。

  但是,帝国军队人数没那么多,总有力不能及的地方,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这个时候,地方民兵就有意义了。

  将民间武力制度化,官方化,约束起来,变为军队的后备力量,藏于民间,一有需要,振臂一呼,就能集合起来共赴国难。

  郭鹏的想法是将军队里那些因伤退伍的老兵整顿一部分出来,放到民间地方上,到每一个村落里去做武备官,带领村落里面的壮丁,农时集体耕种,闲时集体训练战阵。

  当然了,郭鹏没指望他们真的上战场打仗,郭魏政权还不需要这些民兵上战场打仗,那是四十万正规军的事情,不是民兵的事情,他们是国家战略储备力量。

  郭鹏训练组织民兵,主要是为了将民间的武装力量也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让这些民兵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有组织性,然后打仗的时候跟着辅兵们一起送送粮秣就够了。

  另外就是出于地方治安的考虑,作为统治者,当然希望地方安稳,不要闹事。

  若是放任这样的社会状态继续下去,夏侯惇十四岁杀人,郭鹏十二岁杀人的事情还是会不断的出现。

  那是郭鹏所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会出现的事情。

  将一切武装力量正规化官方化,予以名分,进行正大光明的统帅,就能很好的扭转这样的社会状态了。

  于是郭鹏在宣布骑兵改革的同时,也宣布了民兵制度的运行,先期在自己的大本营青兖二州进行,投放五百名伤退老兵进入五百个地方的屯田村庄之内,开始试运行这个政策。

  两个新政策的推行,让郭鹏知道,挑战白马之盟的时机差不多了。

  那就开始吧。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