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怠惰之风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话,潘美给噎得差点儿背过气去,殿下您不是说不小气不计较的吗?您这冷嘲热讽的本事,可比我高了十倍不止啊!

  赵德昭说完后也不管潘美心里如何想法,更不容他继续争辩,径直挥鞭打马离开中军,向着行军队列最前头跑去。

  他这么往前一跑,大军就算想要在后面磨蹭也不成了,难道还能任由主帅在前头落单不成?

  潘美看着赵德昭的背影呆了一下,心里有点后悔自己太过轻视这个年轻郡王了,转过头招来旗牌官:“传令全军加快行进,走够三十里再扎营!”

  打第二天起,全军真就踏踏实实按照赵德昭的筹划,每日都要走够五十里再扎营。

  事实证明,这个行军速度算不得如何急促,石守信的举荐与史册上的记载,两者都是靠谱的,潘美确实不负宋初名将的名声,治理军务很是娴熟老练,行伍也并没有因此陷入混乱。

  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途中遭逢春汛,道路被冲毁,辎重无法通过,整队不得不停下暂歇,以致耽搁了旬日,但这些延误本就计算在筹划的期限之内,因此也无碍大局。

  赵德昭对此还算勉强满意,他之所以刻意强调行军速度,固然是因为确实需要赶时间,拖延太久谁知道东京会不会出什么变故?

  但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在于他一早就有所察觉,大宋禁军中从上到下,渐渐染上了一些怠惰的习性,能混就混,得过且过。

  本质上,这种大宋军队里的怠惰习性,跟大宋眼下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整体社会风气其实是一回事,军队从来不会孤立于社会之外,必然是要受到浸染与影响的。

  因此,指望一场远征、几条军令就能把禁军风气从根本上扭转过来,那才是成天做梦尽想美事。

  在当下,治本是不要想了,赵德昭只能趁着此次领军南征的机会,想法设法,尽量治一治标。

  ……

  不一月,南征大军前队渡过洞庭湖,抵达岳州,即后世的岳阳。

  尽管岳州知州办事得力,收到预发的塘报后早早准备下了一批船只,但毕竟不可能足够三万大军一次渡完。赵德昭与潘美只得在岳阳稍作逗留,等待后续各部陆续渡完。

  这日上午,赵德昭正与潘美在中军帐里议事,一位军吏走进帐里,双手捧着一张大红贴子。

  赵德昭示意了一下,潘美接过大红贴子展开一看:“是请柬,岳州知州设下洗尘宴,要宴请殿下与未将。”

  赵德昭微笑颔首:“那就赴宴呗,岳州知州办事还是很得力的,军资船只都预备得很周全妥当,他不来宴请本王,本王倒还指不定要宴请他呢,眼下左右也是无事,洞庭湖的鱼羹尝起来滋味还是不错的。”

  潘美脸色有些古怪,斟酌了一下言辞,委婉说道:“殿下,未将觉得还是慎重为好。”

  赵德昭难以理解地抬头看了潘美一眼,笑问道:“赴一个地方官府的宴请还要慎重?难道还能是鸿门宴不成?”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