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监国之议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会被打入另册,待到新朝肯定也会落一个没下场。

  此事如何决断与表态,关系到各人的身家前程,不能不深思而后抉择,但还先要看看晋王本人是如何说法。

  赵光义马上没上表态,他沉吟了一下,轻轻咳嗽一声道:“监国之事,未免议得过急了。本王深信,圣上蒙受上天眷爱,是一定能醒过来的,监国之事,不可再提。”

  众大臣咂摸了一下赵光义话里的味道,虽是推却了监国之议,但没有全力峻拒,语意也并不严厉,显然是留有余地的,有可能是故作姿态推让一番,但也可能是当真觉得时机不够成熟。

  “晋王殿下平日便荷国之重,辅佐圣上框定天下,又与圣上是血脉兄弟之亲,眼下圣上重病不起,由晋王监国既合天理,也顺人心,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殿下不必推辞!”抢着说话的仍然是翁泰,他出身卑微,并无真实材学,也没有过硬的治绩与功业,几乎是全靠着巴结赵光义步步高升,一路做到了高官显爵,因而他一向是尤其紧跟赵光义。

  赵光义正要开口,忽然有一人抢在他前头大声道:“圣上只是刚刚昏厥,此时便商议监国之事,是否过于急促,倘若传扬出去,天下臣民必定耸动,人心不安!”

  说话的这人,正是户部尚书马植,他也是唯一一个向赵德昭靠拢的六部大员。早前在契税大案之际,众人便探知了马植的立场与态度,此时他站出来给晋王监国之事作梗,也算是情理之中,但他居然敢于冒着大不违第一个出头,到也让众人有些意外。

  赵光义冷冷瞥了马植一眼,眼下出来监国的时机合不合适是一回事,但马植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反对,便是另一回事了。

  翁泰见状立刻便开始扑咬马植,指着他的鼻子怒气冲冲道:“姓马的!你对晋王心怀不满,存心阻挠国事,有话尽可直说,何必惺惺作态!”

  马植哼了一声,冷冷道:“马某是圣上的臣子,并非是晋王的家仆!马某所言,无一不是实话,为国进言,有何可惧?!”

  翁泰给他一句话讥刺得面红耳赤,他正待出口反诘,却赵光义举起右手制止了,他只得捏起双拳,恶狠狠瞪了马植一眼,似乎是恨不得一把冲过去掐死马植。

  赵光义深深看了马植一眼,但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出人意料地转向始终一言未发的王溥。

  “王太傅,您是做过宰相的两朝元老,我大宋的社稷重臣,请问您是作何看法?”

  众人的目光一齐转向王溥。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赵光义为何要单单选定王溥让他表态,因为真正能够勉强与赵光义争一争的,也只有二皇子赵德昭了,而王溥正是赵德昭的岳父,论起与赵德昭的牵绊,明显还更在马植之上。王溥的表态会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倘若他也不肯坚决支持赵德昭,那么其他的一些潜在反对者便不能不掂量掂量,同时马植的反对也会变得没有什么说服力。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