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九章 辞表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德昭心想,以虞白两朝元老,一代大儒的声望,他办书院,来投学的学子必然是趋之若鹜,不过学业不是一年之功。

  就算那些学子带艺投师,每个三年五载也不可能马上就去考学应试,想要帮到自己,只怕要十年之功。

  不过这话也就是想想,肯定不能说出来。

  虞白又道,“殿下!今日又是朝会日,听说户部尚书马植再次奏请给您就南伐一战议功晋爵,不知结果如何?”

  “嘿嘿!”赵德昭尴尬一笑,“这件事情又被否了!父皇虽然内心是允可的,但是那些士大夫们推三阻四,说我杀戮过盛,这次又泡汤了!”

  虞白叹道,“可惜老臣年迈,又被贬职,不能在引领士林舆论了。不过虽然如此,我却有办法能把郡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上嗣王甚至亲王之位。”

  赵德昭闻听眼神一亮,不过随即又暗淡下来。

  虞白纵有此心,奈何他现在一无权二无势,只是个空有声望的迂腐大儒而已。

  之前他说话有用,那是因为他是礼部尚书,士林领袖。

  现在的他官职和影响力都大不如前,说这些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不过赵德昭还是微笑致谢,虽然心里并没有当回事,但是礼数半点也不缺。

  “老先生!你说在汴河之滨开书院,这是早想好的嘛?”

  “不错!”一说起开书院,虞白昏花的老眼立刻又重放光芒。

  “殿下!我华夏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唐以后,五代十国,连年战乱,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

  “我大宋现在是立国初期,急需人才,老臣讲学授徒,来日开科取士之时,就是我桃李天下之际。”

  赵德昭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虞白又道,“殿下!您经纶满腹,德行与才华兼备,老臣想请殿下为书院题辞,殿下千万不要推却!”

  赵德昭笑道,“老先生谬赞了,您开书院,我虽然才疏学浅,肯定是要凑个热闹的。不过还是等圣上准了您的请辞再说。”

  说到底,赵德昭还是不愿意在朝中失去一大臂助。

  然而几天之后,虞白果然上表辞官,原本赵匡胤也是不允,不过虞白随辞表又进上一篇情意深切的求辞文,详细说明辞官之后的想法去向。

  赵匡胤看了之后,和赵德昭是一样的想法,虞白这一代大儒,若是辞官做了书院洞主,必将带动整个大宋的好学之风,对于大宋之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深远影响,必将大有益处。

  于是赵匡胤准了虞白的辞表,同时破格慰勉,自掏腰包从内库拿出三百金,扶持虞白开书院的行为。

  宋朝市井流通的,基本上都是成串的铜钱,用到银两的地方并不多,后世人动辄说宋人吃饭饮酒拿出大块金银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至于说用到金子的地方,就更少了。

  这次赵匡胤大手笔,出手就是三百斤金子,绝对算是隆恩鼎盛了。

  既支持了书院,又捧了虞白,还给自己落下好名声。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