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六章 昆山景气_小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经济,会产生大量的对外需求。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嗅觉灵敏的江南百姓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商机,一家家工场、店铺、市肆也就在澞河镇上应运而生了。而农场和农工们也要出售豆麦菜蔬、鸡鸭鹅蛋、莲藕菱角之类富余的农产品,以及藤编、粗布、竹器之类的手工业品。

  农工们手里有了钱,又要购置家具、购买生活用品。于是这里就进一步演化成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换市场,继而吸引十里八乡的百姓来这里买卖经商,让小澞河成为又一个新兴的江南市镇。

  工商业市镇是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遍布江南各大城市之外的大小市镇,是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它们往往坐落在重要的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既能借助四通八达的船运之便,又不受四方城墙束缚,可以恣意发展。

  此外不在城内官府的骚扰也少,贴近农村意味着获取农产品和原料方便,所以在江南,商贾云集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工商业发达的市镇比比皆是,繁华程度甚至不逊于城市。

  比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湖州的南浔、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等……

  虽然比起那些大名鼎鼎的江南巨镇来,这一处小澞河畔的市镇还只能算个弟弟。但它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昆山经济终于开始蓬勃发展的标志!

  “原先这两岸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郑若曾这种土生土长的昆山人,自然更是感慨良多。“如此繁华的市镇,竟也出现在我们昆山了。”

  “是啊,我们大明的百姓是全天下最勤劳最聪明的。”赵昊笑着点点头道:“只要给他们个宽松安全的环境,他们自己就会把日子红红火火过起来。”

  “唉,惭愧啊。”郑若曾叹了口气。宽松、安全说来简单,可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降临到昆山县呢。

  “全赖老父母和公子啊……”他真心实意的深深一揖。

  “哎,都到家了,就别再客气了。”赵昊微笑着摆摆手,前头就是郑家庄了。“开阳先生早点回家歇息吧,没几天咱们就又要去苏州了。”

  “让公子费心了。”郑若曾笑着点点头道:“公子也早回去歇着吧。”

  郑若曾下船后不久,昆山县城便在望了。

  可正常一刻钟就能进城的路,赵昊却足足耗了一个小时。

  因为从城南流过的娄江,它居然堵船了……

  “这是什么情况?”看着前头堵成一锅粥的河面,赵昊心头莫名有些烦躁,这种有家不能归的感觉,实在让人不爽。

  “公子息怒。”专程到县境迎他回家的熊典史,无奈的解释道:“自从开了海运,时不时就堵成这样。河面太窄,东来西去的船太多,又有要进城出城的船,不堵才怪。”

  顿一顿,又补充道:“这两天特别堵。”

  “哦。”赵公子点点头,有些明白这其实是他的锅。“看来拓宽娄江势在必行啊。”

  笔直的娄江自苏州娄门经昆山、太仓直通长江,本来就是很繁忙的水道。漕粮海运之后,由此过境的船只陡然增加数倍,遇到县城这种进进出出的地方,不堵才怪呢。

  请收藏:https://m.675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